曰。(闻声辨及呼吸。微矣。然合呼吸而辨之。不如分辨其呼之若此又若彼。吸
之若此又若彼。微而又微矣。兹先就其呼之多而不与吸并言者。征其息。)息(出不顺。
至于)摇肩者。(为)心(胸)中(邪气实)坚。息(出)引胸中上气者。(为肺气
不降而作)咳息。(出时有痰沫阻遏。不容气返之势。而)张口短气者(为)肺痿吐
沫。
此节合下节。言闻法之最细者。先于呼吸出入之气。而辨其病之在上在下。为实为虚也。
徐忠可曰。此节三者全于呼而认其病之在心肺也。然竟不言呼而曰息者。盖出气虽
大。中无小还。不能大呼。故揭出摇肩息引张口六字。而病之在呼者宛然。然不得但言
呼也。
师曰。(再言其吸。若病患)吸(气不得下行。)而(轻)微(急)数。(审其腹
满便硬。阻之于中。其吸气止到中焦而即返。)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令实去气通
)即愈。(若中焦实而元气)虚者(不下之则无以泄其实。而机缄息。竟下之则益以
伐其根。而生气亡。法为)不治。(且可由中焦推之上下。虚)在上焦者。(心肺之阳。
不能下交于阴。心肺道近。故)其吸促。(虚)在下焦者。(肝肾之阴。不能上交于阳。
肝肾道远。故)其吸远。(吸为收摄元气之主。促与远皆元气亏也。)此(虽与中焦实
而元气虚之不治者有间。而究虚在真元。)皆(为)难治。呼吸(之间。周身筋脉)动
摇振振者。(则为形气不能相保。无论上中下虚实。皆)不治。
上节言息。息兼呼吸而言。偏重在呼也。此节不言呼而专言吸。又于吸中而分上中
下虚实之辨。徐忠可谓为闻法之最细。信哉。
师曰。(两手寸关尺。统名寸口。)寸口脉动者。(弦洪毛石缓五脉。)因其(合
于春夏秋冬四季之)王时而动。(其色亦应之。)假令肝王(于春。其脉当弦而)色(
当)青。(推之)四时各随其色。(所谓春脉弦而色青。夏脉洪而色赤。秋脉毛而色白。
冬脉石而色黑。四季脉缓而色黄是也。若)肝(王于春。其)色(当)青而反色白。(
脉当弦而反浮涩。)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此言医道贵因时而察其脉色也。脉色应时为无病。若色反时。病也。脉反时。亦病
也。色反脉。脉反色。亦病也。推而言之。症与脉相合者顺。相生者吉。相反者。治之
无不费力也。
问曰。有(时)未至而(气)至。有(时已)至而(气)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
过。何谓也。师曰。(十一月)冬至之后。(值)甲
子(日)夜半。(为)少阳(所自)起。(至于正月中雨水。为)少阳(方起而出地)
之时。(少)阳(王而万物)始生。天得温和。(此天气之常也。今)以未得甲子。(
而)天(气)因(先)温和。此为(时)未至而(气先)至也。以(已)得甲子。而天
(气犹)未温和。为(时已)至而(气)不至也。以(已)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
为(时已)至而(应去而)不去也。以(已)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
时已)至而(至之)太过也。(由此推之。冬至后值甲子日起。少阳六十日。阳明六十
日。太阳六十日。太阴六十日。少阴六十日。厥阴王各六十日。六六三十六。而岁功成。
人在气交之中。有因时而顺应者。有反时而衰旺者。有即因非时异气而致病者。医者可
不一一而知其由来乎。)
此一节论天气而不及医。然随时制宜之道。在其中也。尤在泾云。上之至。谓时至。
下之至。谓气至。盖时有常数而不移。气无定刻而或迁也。冬至之后甲子。谓冬至后
六十日也。盖古造历者。以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为历元。根据此推之。则冬至后六十日。
当复得甲子。而气盈朔虚。每岁递迁。于是至日不必皆值甲子。当以冬至后六十日花甲
一周。正为雨水之候为正。雨水者。冰雪解散而为雨水。天气温和之始也。云少阳起者。
阳方起而出地。阳始生者。阳始盛而生物。非冬至一阳初生之谓也。窃尝论之矣。夏
至一阴生。而后有小暑大暑。冬至一阳生。而后有小寒大寒。非阴生而反热。阳生而反
寒也。天地之道。否不极则不泰。阴阳之气。剥不极则不复。夏至六阳尽于地上。而后
一阴生于地下。是阴生之时。正阳极之时也。冬至六阴尽于地上。而后一阳生于地下。
是阳生之时。正阴极之时也。阳极而大热。阴极而大寒。自然之道也。则所谓阳始生。
天得温和者。其不得与冬至阳生同论也审矣。至未得甲子而天已温。或已得甲子而天反
未温。及已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或如盛夏五六月时。则气之有盈有缩。
为候之或后或先。而人在气交之中者。往往因之而病。惟至人为能与时消息而无忤耳。
师曰。病患脉浮者在(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