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斜蜷挛。颠狂眩晕之症。
胆南星(二两) 僵蚕(一两) 白矾(一两) 天麻(一两) 荆芥(一两) 白附子 陈皮 辰砂(各五钱) 半
夏(一两)
上为末。姜汁丸。以辰砂为衣。每服四十丸。淡姜汤下。瘫痪症。酒下。
稀涎散 治风痰壅盛。不语。(方见中风)
千缗汤(大全)
半夏(七个) 皂角(去弦皮) 甘草(各一寸) 生姜(如指大)
水煎。
黄芩利膈丸 治热痰。眩晕。嘈杂。吞酸。呕吐。咯痰青黄色者。
生黄芩 炒黄芩(各一两) 半夏 泽泻 黄连(各五钱) 南星 枳壳 陈皮(各三钱) 白术(二钱)
蒸饼丸。
星半蛤粉丸 治湿痰。倦怠痿弱。泻利肿胀。上为咳嗽。下为白浊之症。
南星 半夏 苍术(九蒸洗) 白术(各一两) 蛤粉(二两) 橘皮(一两半)
神曲糊为丸。姜汤下。
中和丸 治湿热气痰。
苍术 黄芩 半夏 香附
姜桂丸(洁古) 治寒痰。
南星 半夏 官桂(各三两)
为末。蒸饼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枳术丸 治脾虚食积生痰。(方见伤食)
六君子汤 治气虚挟痰之症。(方见中风)
茯苓丸 治中脘停痰伏饮。手臂一肢麻木不举。不可作风症虚症治者。此方主之。
半夏(二两) 茯苓(一两) 风化硝(二钱五分) 枳壳(五钱)
姜汁、竹沥和糊丸。
控涎丹 治痰涎在心膈上下。使人胸背手足颈项腰胁引痛。有似瘫痪者。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各等分)
小胃丹 上取胸膈之痰。下利肠胃之痰。胃弱者戒之。
甘遂(面裹水浸半日煮晒) 大戟(长流水煮) 芫花(醋拌瓦器内炒各五钱) 大黄(酒蒸拌一两五钱) 黄柏
(炒三两)
粥丸。此方与坠痰丸。俱为脾家湿痰臌胀之剂。可与沉香化气丸相间服。则不伤元气而胀渐平。
坠痰丸 治湿痰在脾胃成胀满者。用此下之。
黑牵牛 枳实 白矾 朴硝 枳壳 牙皂
萝卜汁丸。每服五十丸。鸡鸣时服。初则有粪。后则有痰。元气实者。每日一服。元气虚者。间一日服。以大
腹和软平复为度。
滚痰丸(王隐君) 治一切壮实人痰滞肠胃。变成诸般奇怪之症。
大黄(略蒸) 黄芩(各八两) 青礞石(以焰硝同 黄金色) 沉香 百药煎(各五钱)
上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晨白汤下。服后仰卧片时。使药气少停膈上。然后下行。妊妇忌用。
瓜蒂散 痰在膈上。用此吐之。
瓜蒂(七枚) 赤小豆(七粒) 甘草(三分)
为末。每服一钱。或五分。空心。以齑汁或豆豉汤下。鹅翎探吐。令快为度。
润字丸 开结润肠。通痰去垢。亦可为外感家秘结症。代承气汤功用。
橘红(一两) 杏仁(二两) 牙皂(一两) 前胡 天花粉 枳实 山楂肉(各二两) 甘草(三钱) 槟榔(七
钱) 半夏(一两) 生地黄(十二两)
水发丸。空心。白滚汤下二三钱。
白龙丸 治酒积有痰。
半夏 滑石 茯苓 白矾(等分)
神曲糊丸。



<目录>卷之二\内因门

<篇名>饮症

属性:\x大意\x
太阴所致为积饮。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内经)
\x内因\x
水者。阴物也。积水不散。留而为饮。有愤郁而停者。有困乏而停者。有思虑而停者。有痛饮而停者。有因热
而伤冷者。(子和)揆其所由。皆因气郁中州。水浆入胃。不能运化。随脏腑虚处而留着焉。(汇补)
\x外候\x
大抵停水则生湿。停酒则生热。湿则成痞。热则发躁。其变现也。或形寒饮冷而得。则类外感症。或困乏忧
思而得。则似内伤症。或流于四肢。则似风家痹症。或流于关节。则似跌扑伤症。其他五脏六腑所受。见症
各出。(汇补)
\x饮分各经\x
在心则怔忡眩晕。在肺则喘急咳嗽。在脾则短气痞闷。在肝则胁满嚏痛。在肾则脐下悸动。(金匮)在上则
面浮。在下则跗肿。在胃中则胸满口渴。而水入即吐。在经络则一臂不遂。而复移一臂。在肠间则雷鸣泄
泻。或为溺结。与癃闭相似。在阳分不去。久则化气。与黄肿相似。在阴分不去。久则成形。与积块相似。在左
胁者。形同肥气。在右胁者。形同息贲。(汇补)
\x饮分六症\x
夫饮一也。而分五饮六症。皆因形而定名也。痰饮水停肠胃。辘辘有声。令人暴肥暴瘦。悬饮水流胁下。咳
唾引痛。悬悬思水。溢饮水流四肢。身体重痛。支饮水停膈上。KT 逆倚息短气。留饮水停心下。背冷如掌大。
或短气怔忡。四肢历节疼痛。胁痛引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