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固稠浊。非吐不可也。又
痰在经络中。亦有吐法。吐中有发散之意。须先升提其气。后乃吐之。如防风、川芎、桔梗、芽茶、韭汁之类。其
吐药亦有数种。瓜蒂吐热痰。蒜白吐寒痰。乌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吐风痰。常山吐疟痰。参芦吐
虚痰。必俟清明时。于不通风处。以布勒紧其肚。乃可吐之。若脉涩年高虚人。不可用吐法也。有人坐处。率
吐痰满地。其痰不甚稠粘。此气虚不摄而吐沫也。不可用利药。宜六君子加益智以摄之。若面有红赤光
者。乃阴火上炎。又当用滋阴药。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凡人身中有块。不痒不痛。或作麻木。乃败痰失道。宜
随处用药消之。外以生姜时擦之。亦不必治。若有痛处。按之无血色。坚硬如石。破之无脓。或出清水。或如
乳汁。此属虚症。急于益气养荣汤中。加星、半以和气血。则已成者。使化脓速破为良。其轻而未成者。必自
内消。切忌刀针之类。脾家湿热生痰上逆者。治火为先。白术、枳实、黄芩、石膏之类。痰挟瘀血。结成窠囊。膈
间胀闷。诸药不效者。由浓味积热。肠胃枯涸。又加怫郁。胃脘之血。为痰浊所滞。日积月累。渐成噎膈反胃。
若用燥剂。其结愈甚。惟竹沥、姜汁、韭汁。可以治之。日进三五杯。后用养血健脾药。一法。用神术丸。大效。痰
在肠胃。可下者。枳实、大黄、芒硝之属。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痰在四肢。非竹沥、姜汁不能行。在皮里
膜外。亦必用之二味。在阴虚有痰。大获奇效。痰在膈上。颠狂健忘。噎膈反胃。阴虚劳嗽。半身不遂。必加竹
沥。盖竹沥能养血清金润燥也。又痰阴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软痹。医误以为风。则非矣。宜导痰
汤加姜黄、木香。痰入经络成结核者。用夏枯草。人实者。用海藻、昆布。阴血不足。相火上炎。肺受火凌。津液
凝滞。生痰不生血者。当润剂中。加麦冬、地黄之属滋其阴。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家。而痰自息。投以二陈。立
见危殆。瘦人多此症。有热在肺经而不在脾胃。致使咽喉干燥。稠痰凝结。咯不出。咽不下。当用节斋化痰
丸。涤痰润燥。开结降火为上。但五液皆本于肾。肾虚无以制火。则火炎上。又当滋阴补肾以治本。尝治老
年男妇。一切燥痰噎膈不舒。大便干燥。或痰结喉中咯不出。悉用清化膏以培肾壮水。兼噙化痰丸以治
标。其效甚速。气虚有痰饮。肾气丸补而逐之。凡尺脉浮大。按之则涩。气短有痰。小便赤涩。足跟作痛。皆肾
虚不能行。浊气泛上而为痰也。肾气丸屡验。若脉沉濡。清气不升。致浊液不降成痰者。二陈汤加枳、术、升
麻。若脉细滑兼缓。痰清薄。身倦怠。肢酸软。此脾气虚而不能运化有痰也。六君子加姜汁、木香。若脉浮濡。
易于伤风痰嗽。此肺气虚不能清化而有痰也。六君子加桔梗。若脾经气滞而痰中有血者。异功散加麦
冬、白芍药。肝经血热而痰中有血者。加味逍遥散。肝肾阴虚而痰中有血者。六味丸。若过服寒凉之剂唾
血者。四君子汤。
\x痰症选方\x
二陈汤(和剂) 统治痰饮之症。谓其健脾燥湿。化气和中也。
陈皮 半夏(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 甘草(一两半)
为剂。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六分服。加南星、枳壳。名导痰汤。加南星、黄芩、黄连。名润下丸。以
盐水拌煮诸药。故名润下。治痰热症。
新制润下丸 降痰极效。
陈皮(四两以盐水拌煮透晒干为末) 炙甘草(一两)
水酒糊丸绿豆大。清茶下。
半夏丸 治肺热咳嗽生痰。
栝蒌仁 熟半夏(等分)
各为末。和匀。淡姜汤丸。
神术丸 治膏粱郁结。胃槁肠燥。凝痰不顺。将成噎膈者。
茅山苍术(五钱) 生芝麻(五钱水研) 大枣(十五枚水煮)
以术为末。捣二味为丸。加真广皮五钱。更效。
四制化痰丸 治肥人因醇酒浓味。肺胃上口有痰生火者。
半夏一斤。分作四分。一分用生姜、黄连煮。一分用知母、贝母煮。一分用人参、杏仁煮。一分用桔梗、桑皮煮。
各拣去余药。单用半夏为末。水糊丸。
汝言化痰丸 治肺家老痰在于喉中。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
栝蒌 杏仁 海粉 桔梗 连翘 五倍子 香附 蛤粉 瓦楞子 风化硝
以姜汁少许。和竹沥捣入药。加蜜丸。噙化。或作小丸。清茶下。
抑痰丸 治痰结胸喉。用此顺降。功与化痰丸相似。而药味简要。可摘入煎剂中用之。
栝蒌仁(一两) 贝母(六钱) 半夏(三两)
以蒸饼丸如麻子大。每服百丸。淡姜汤下。
黄栝蒌丸 治食积痰饮。胸膈胀闷。吐痰如胶。或五更发咳之症。
栝蒌 半夏 山楂 神曲
等分为末。以栝蒌水丸。竹沥和淡姜汤下。
搜风化痰丸(丹溪) 治风痰。半身不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