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不过着于经络。如仲景所云∶荣卫气伤,
内有干血之类。似非瘀蓄于一处者,故脉见如斯。补之有碍,逐之不能,是反成其害也。(宜大黄 虫丸。)



<目录>卷六\瘀血脉证第五十三

<篇名>附方

属性:\x仲景桃核承气汤\x(见第二十)
\x仲景大黄 虫丸\x 结在内者,手足脉必相失,宜此方。然必兼大补剂琼玉膏之类服之。
大黄(十分。古以二钱半为一分。当是二两半,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去皮尖一升) 地黄(十两) 芍药(四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目录>卷六

<篇名>精浊脉证第五十四

属性:遗精白浊,微涩而弱。火盛阴虚,芤濡洪数。
肾主藏精,欲后方为施泄。今或念动即出,或无欲自遗,此皆肾虚不能藏摄故
耳。(宜知柏八味丸、河间秘真丸、猪肚丸之类。)白浊者,小便色白而浊,亦为肾虚胞冷不能厘清
所致。(宜清心莲子饮、萆 厘清饮之类。)形属精液,证属脱亡,脉安得不微涩而弱也?设见
芤濡洪数之脉,芤濡固为阴虚,而洪数实因火盛。火盛则精遗,火盛则便浊,似与
肾之虚、胞之寒而不能藏、不能别者,大径庭矣。临诊可忽乎故?(宜六味丸、导赤散、六一散之类。)



<目录>卷六\精浊脉证第五十四

<篇名>附方

属性:\x知柏八味丸\x(即六味丸加知母、黄柏)
\x河间秘真丸\x 治白淫,小便不止,精气不固。或有余沥,及梦寐阴人通泄。
龙骨(一两) 大诃子皮(五枚) 缩砂仁(半两) 朱砂(一两,研细、留一分为衣)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温酒、热水任下。不可多服。
\x猪肚丸\x 治醉饱后遗精,神效。
牡蛎( 、另研极细) 白术(各四两) 苦参(三两) 猪肚一具(煮极烂、去油膜、捣如泥)
上前三味,捣筛极细。同猪肚捣数百杵,令极匀。燥略增肚汁。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不但治遗滑,即劳瘦者,亦能肥也。
\x清心莲子饮\x(见第四十九)
\x萆 厘清饮\x 治真元不固,不时白浊,或小便频数,凝如膏糊等证。
益智仁 川萆 石菖蒲 乌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入盐一捻,煎七分。食前温服。一方加茯苓、甘
草。
\x六味丸\x(见第十六)
\x钱氏导赤散\x(见第四十九)
\x六一散\x(见第四十四)



<目录>卷六

<篇名>三消脉证第五十五

属性:三消之脉,浮大者生。细小微涩,形脱可惊。
三消者,上中下也。渴而多饮为上消。《素问》气厥论谓之膈消。(宜金匮猪苓汤、人参
白虎汤、子和加减三黄丸、凉膈散、酒煮黄连丸、六一散之类。)消谷善饥为中消。《素问》脉
要精微论谓之消中。(宜酒煮黄连丸、大黄黄连泻心汤、山栀、黄连之类。)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素问》气厥论谓之肺消。饮一溲二,后人又谓之肾消。(宜六味丸、固本丸、知柏八味丸之类。)
娄全善亦云∶肾消者,饮一溲二。其溲如膏油,即膈消、消中之传变。总不外火烁真阴,津液燥
竭。自古论之者多矣,惟刘河间、张戴人二论,辞义畅达,最为中綮。兹录于下。
河间曰∶五脏六腑四肢,皆禀气于脾胃。行其津液,以濡润养之。然消渴之病,本
湿寒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盛故也。治当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
除肠胃燥热之甚,济身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和而不
涩。则病自已矣。况消渴者,因饮食服饵之失宜,肠胃干涸,而气不得宣平;或精
神过违其度而耗乱之;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阳 悍,而燥热郁甚之所成
也。若饮水多而小便多,名曰消渴。若饮食多,不甚渴,小便数而消瘦者,名曰消
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一皆以燥热太甚,三焦
肠胃之腠理,怫郁结滞,致密壅滞,复多饮于中,终不能浸润于外,荣养百骸,故
渴不止,小便多出或数溲也。戴人之论,则曰火能消物,燔木则为炭,燔金则为液,
燔石则为灰,煎海水则为盐,鼎水则干。人之心肾为君火,三焦胆为相火。得其平,
则烹炼饮食,糟粕去焉。不得其平,则燔灼脏腑,而津液耗焉。夫心火甚于上,为
膈膜之消;甚于中,为肠胃之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