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于下,为膏液之消;甚于外,为肌肉之消。上
甚不已,则消及于肺。中甚不已,则消及于脾。下甚不已,则消及于肝肾。外甚不
已,则消及于筋骨。四脏皆消尽,则心始自焚而死矣。故知消渴一证,调之而不下,
则小润小濡,固不能杀炎上之势。下之而不调,亦旋饮旋消,终不能沃膈膜之干。
下之调之,而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则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
亦不足忧矣。二公此论消渴之因证,可谓既明且悉,不烦再解。但其脉浮大者,尚
属弥漫宽散。前河间云∶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和而不涩,则病自
已矣。然非弥漫宽散之气机,不能得此不结、不枯、不涩之病机耳。故云浮大者生。
若脉细小浮涩,则气血之虚衰枯槁,不言可知。再加身体瘦悴,是谓形脱。即戴人
所云木为炭、金为液、石为灰、水为盐、鼎水干之义。形气两败,岂直可惊已哉。



<目录>卷六\三消脉证第五十五

<篇名>附方

属性:\x金匮猪苓汤\x 治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猪苓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x仲景人参白虎汤\x(见第四十三)
\x子和加减三黄丸\x 治丹石毒及热渴。以意测度,须大实者方用。
黄芩(春四两,夏、秋六两,冬三两) 大黄(春三两,夏一两,秋二两,冬四两) 黄连(
春四两,夏七两,秋三两,冬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服一月病愈。
\x和剂凉膈散\x(见第十九)
\x和剂酒煮黄连丸\x 治伏暑发热,呕吐恶心。并治膈热,解酒毒,浓肠胃。
黄连(去须,十二两) 好酒(五斤)
上将黄连以酒煮干,研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热水送下。
\x六一散\x(见第四十四)
\x大黄黄连泻心汤\x 治太阳病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
阳血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 者,难治。若色微
黄,手足温者,易愈。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加黄芩为伊芳尹三黄汤)
上锉如麻豆,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x六味丸\x(见第十六)
\x固本丸\x(叶氏加人参名人参固本丸) 夫心生血,血生气,气生精。精盛则须发不白,容貌不
衰。今人滋补血气,多用性热之药,殊非其治。此方盖用生地黄能生精血,用天门冬引入所生
之地。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地。又以人参能通心气,使五味并归于心。
生地黄(洗) 熟地黄(洗,再蒸)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温酒或盐汤下三十丸。
\x知柏八味丸\x(见第五十四)



<目录>卷六

<篇名>小便淋脉证第五十六

属性:小便淋 ,鼻头色黄。涩小无血,数大何妨。
淋者,淋沥不净。 者,闭塞不通。其证小便少而数,少腹弦急,痛引于脐。
病源论皆谓肾虚膀胱热之所成也。分有五种,曰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
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状,
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出。甚者塞痛,令
人闷绝。(宜局方石韦散、三因石燕丸之类。)气淋者,肾虚膀胱热,气胀所为也。膀胱合与肾
为表里。膀胱热,热气流入于胞。热则生实,令胞内气胀,则小腹满。肾虚不能制
其小便,故成淋。其状膀胱小便皆满,尿涩,常有余沥是也。亦曰气癃。(宜瞿麦汤、沉
香散之类。)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肾虚不能制肥液,
故与小便俱出也。(宜鹿角霜丸、菟丝子丸之类。)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肾气
通于前阴。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也。(宜黄
汤、补中益气汤之类。)血淋是热淋之甚者,则尿血,谓之血淋。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
经络,循环腑脏。热甚,则散失其常经,溢渗入胞,而成血淋也。(宜立效散、济生小蓟
饮子之类。)五种之外,复有寒热二种。寒淋者,其病状先寒战,然后尿是也。由肾气
虚弱,下焦受冷气,入胞与正气交争,寒气胜,则战寒而成淋。正气胜,则战寒解,
方得小便也。(宜肉苁蓉丸、八味丸之类。)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入于胞,而成
淋也。其状小便赤涩。亦有宿病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