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心) 肉苁蓉(酒浸一宿) 石菖蒲 楮实 杜仲(去粗皮、姜汁酒拌同炒、断丝) 舶茴香(各一
两) 枸杞子 熟地黄(各二两)
此据宝鉴所定。考杨氏原方,山药、牛膝各一两半。茯苓、茱萸、楮实、杜仲、
五味、巴戟、苁蓉、远志、茴香各一两。菖蒲、地黄、枸杞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同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或盐汤下。日
三服。五日觉有力,十日精神爽,半月气壮,二十日目明,一月夜思饮食,冬月
手足常暖。久服令人身体轻健,筋骨壮盛,悦泽难老。更看体浓加减。如热加山
栀一两。心气不宁,加麦门冬一两。少精神,加五味子一两。阳弱加续断一两。
常服固齿,无瘴疟。妇人服之,容颜悦泽,暖子宫,去一切病。
\x龟胶\x 治诸虚百损,精少髓枯,肾衰,水道竭乏,血液干涸,一切阴不足之证。
龟壳十斤或数十斤,水浸五七日,视上黑皮浮起,即取刮净纯白。如灼过,以
刀剜去焦迹,再洗净。石臼中捣碎,入瓷坛中包固。再坐大锅中,隔水煮。水干,
旋以温水添足,不断火一二昼夜。视版酥烂汁稠,滤去版滓。将汁入锡锅中,或
瓷锅,桑火缓缓熬收。不住搅动,至滴水不散,用铜杓兜入瓷器中。冷即成饼,
每服不拘多少,滚水、温酒任化下。
\x鹿胶\x 治阳衰,形羸体瘦,少气困乏,力减神疲,或精冷无子,及一切虚寒阳不足之证。
嫩鹿角不拘多少,寸截浸水数日,去粗皮,隔水煮如龟版法。服法亦同。但角坚硬,必
煮一日,方捣碎,再入坛煮收如上。俱宜腊月水煮,庶胶经久不臭。若二胶合服,阴阳两补,更妙也。
\x丹溪保和丸\x(见第十七)
\x平胃散\x(见第四十四)
\x元戎逍遥散\x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怔颊赤,口燥咽干,
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
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肢体羸瘦,渐成骨蒸。(加山栀、牡丹皮,名加味逍遥散。)
白茯苓(去皮) 白术(炒) 当归 白芍药(炒) 柴胡(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钟,煨生姜一块切片,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无时。
\x肾着汤\x(见第二十一)
\x金匮肾气丸\x(见第十六)
\x宝鉴天真丹\x 治上焦阳虚。
沉香 穿心巴戟(酒浸) 茴香(炒) 萆 (酒浸,炒) 胡芦巴(炒香) 破故纸(炒香)
杜仲(麸炒,去丝) 琥珀 黑牵牛(盐炒,去盐,各一两) 官桂(半两)
上十味为末,用清酒打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九。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可。
\x仲景小青龙汤\x(见第十六)
\x仲景麻黄汤\x(见第十六)
\x天王补心丸\x 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老,令人不忘。除怔忡,定惊悸,清三
焦,化痰涎,祛烦热,疗咽干,育养心神。
人参(去芦,五钱) 当归(酒浸) 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 天门冬(去心) 柏子仁 酸枣仁(各一
两) 白茯苓(去皮)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五钱) 生地黄(四两) 黄连(酒洗、炒,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临卧灯草、竹叶煎汤下。
\x朱砂安神丸\x(见第十九)
\x朱雀丸\x(百一) 治心肾不交,心神不定,事多健忘。
沉香(半两) 茯神(二两)
上为细末,蜜丸如小豆大,飞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食后用人参汤下。
\x和剂人参养荣汤\x 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瘦倦,食少作泻等证。若气血虚而
变见诸证,勿论其病,勿论其脉,但服此汤,其病悉退。
白芍药 陈皮 人参 黄 (蜜炙) 桂心 当归 白术 甘草(炙,各一钱) 熟地黄 五
味子(炒杵) 白茯苓(去皮,各七分半) 远志(去心,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目录>卷六

<篇名>失血脉证第五十二

属性:诸病失血,脉必见芤。缓小可喜,数大可忧。
卫行脉外,荣行脉中。凡失血之病,脉中必空,故见芤象。若缓小不足,与病
相宜,是可喜也。脉数而大,邪盛正衰,且为火象,必烁真阴,诚为大可忧者。



<目录>卷六

<篇名>瘀血脉证第五十三

属性:瘀血内蓄,却宜牢大。沉小涩微,反成其害。
血蓄于内,瘀凝不行。瘀凝则脉大,不行则脉牢,亦因病呈象也。逐之使去,
巢穴一空,而致新不难矣。(宜桃仁承气汤或丹皮、红花之类。)设脉沉小涩微,是病有余而脉
反不足,病有物而脉若无物。虽云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