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邪内传于肺,
则为肺痹也. 久病骨痹, 复感于邪, 而见腹胀, 尻以代踵, 足挛不伸
,脊以代头, 伛偻不直之证, 是邪内传于肾, 则为肾痹也. 久病肌痹
,复感于邪, 而见呕涎心下痞硬, 四肢懈堕之证, 是邪内传于脾, 则
为脾痹也. 久病脉痹, 复感于邪, 而见心烦, 心悸, 嗌干, 噫气, 有
时则恐之证, 是邪内传于心, 则为心痹也. 久病筋痹, 复感于邪, 而
见喜饮小便数多, 夜卧则惊, 太息之证, 是邪内传于肝, 则为肝痹也
.久痹不巳复感于邪, 脏实不受而传腑者, 凡见喜饮小便秘, 不胀则
泻,不泻则胀之证, 是邪内传于大小肠, 则为肠痹也. 凡见少腹胞中
,按如沃汤状而痛, 小便秘涩, 鼻流清涕之证, 是邪内传于膀胱, 则
为胞痹也. 三焦之痹附于膀胱, 从水道也. 胃痹附于大, 小二肠, 从
传化也. 胆为清净之腑, 不受痹邪, 故曰无忧也.
小续命汤 增味五痹汤
5.痹虚加减小续命, 痹实增味五痹汤, 麻桂红花芷葛附, 虎羊耆草
二防羌.
【注】痹虚, 谓气虚之人病诸痹也. 宜用加减小续命汤, 风胜行痹倍
防风, 寒胜痛痹倍附子, 湿胜着痹倍防己, 皮痹加黄耆或桂枝, 皮脉
痹加姜黄或加红花, 肌痹加葛根或加白芷, 筋痹加羚羊角或加续断,
骨痹加虎骨或加狗脊. 有汗减麻黄, 便溏减防己, 寒胜减黄芩加干姜
,热胜减附子加石膏, 加减治之. 痹实, 谓气血实之人病诸痹也. 宜
用增味五痹汤, 即麻黄, 桂枝, 红花, 白芷, 葛根, 附子, 虎骨, 羚
羊角, 黄耆, 甘草, 防风, 防己, 羌活也. 行痹以羌活, 防风为主,
痛痹以麻黄, 附子为主, 着痹以防己, 羌活为主, 皮痹以黄耆, 桂枝
皮为主, 脉痹以红花, 桂枝为主, 肌痹以葛根, 白芷为主, 筋痹以羚
羊角为主, 骨痹以虎骨为主, 增味于五痹治之可也.
木通汤 附子五苓散 苍术五苓散
6.三痹木通长流水, 湿加防己风羌防, 寒痹附麻分汗入, 胞肠五苓
附子苍.
【注】三痹; 谓行痹, 痛痹, 着痹也. 宜用木通一味, 不见水者二两
,以长流水二碗, 煎一碗, 热服取微汗, 不愈再服, 以愈为度. 若其
痛上下, 左右流走相移者, 加羌活, 防风以风邪. 其痛苦甚者, 有
汗加附子, 无汗加麻黄, 以去寒邪. 其痛重着难移者, 加防己以胜湿
邪.其所应加之药, 不可过三钱, 弱者俱减半服. 胞痹宜用五苓散加
附子, 肠痹宜五苓散加苍术, 以利寒饮也. 五苓散方在伤寒门.
三痹汤 独活寄生汤
7.三痹十全无白术, 牛秦续杜细独防, 独活加桑除耆续, 入脏乘虚
久痹方.
【注】三痹, 谓三痹汤, 即十全大补汤无白术, 加牛膝, 秦艽, 续断
,杜仲, 细辛, 独活, 防风也. 独活, 谓独活寄生汤, 根据三痹汤方加
桑寄生, 除去黄耆, 续断也. 此皆治五痹不巳, 乘虚入脏, 反留连日
久,谓理痹病之方也.
黄耆益气汤
8.黄耆益气虚皮痹, 皮麻不知痒与疼, 补中益气加红柏, 味秋芩夏
桂加冬.
【注】气实麻木, 用小续命汤加麻黄治之. 气虚麻木, 用黄耆益气汤
,即补中益气汤加红花, 黄柏也. 秋加五味子, 夏加黄芩, 冬加桂枝
皮.
蠲痹汤 加味升阳散火汤
9.蠲瘟冷痹身寒厥, 附归耆草桂羌防, 肌热如火名热痹, 羚犀升阳
散火汤.
【注】蠲痹汤, 即附子, 当归, 黄耆, 炙草, 官桂, 羌活, 防风, 治
痹病而身寒无热, 四肢厥冷, 名曰冷痹也. 加味升阳散火汤, 即内伤
门升阳散火汤加羚羊角, 犀角, 治痹病而肌热如火, 名曰热痹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痿病总括

属性:1.五痿皆因肺热生, 阳明无病不能成, 肺热叶焦皮毛瘁, 发为痿L
不能行, 心热脉痿胫节纵, 肾骨腰脊不能兴, 肝筋拘挛失所养, 脾肉
不仁燥渴频.
【注】五痿, 心, 肝, 脾, 肺, 肾之痿也. 痿属燥病, 故皆因肺热而
生也. 阳明者, 五脏六腑之海, 主润宗筋. 阳明无病, 则宗筋润, 能
束骨而利机关, 虽有肺热不能成痿也. 肺热叶焦, 阳明虚弱, 津液不
化,筋骨失养, 皮毛瘁痿, 发为痿L不能行也. 因而心气热为脉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