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之为病, 即经曰
风邪乘虚而入也. 为风虚邪, 宜桂枝汤合当归补血汤治之. 夫伤重出
血过多而病风者常也, 然时有微伤浅损, 去血甚少, 风邪乘之而病者
,以其人素热, 因风而然, 即刘完素曰: 热甚风搏并于经络也, 为风
火邪, 宜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治之. 凡此证不论虚实, 风毒内蕴不发于
外,疮口周围燥起白痂, 疮不甚肿, 湿流污黑之水, 牙关微紧, 不似
寻常活动, 皆破伤风之先兆也.
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方 全蝎散 斑蝥大黄方
5.火盛通圣加蝎尾, 风盛全蝎左龙丸, 外因烧酒火罐法, 犬风斑大
酒同煎.
【注】破伤火盛者, 多阳明证, 用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治之. 风盛者,
多太阳证, 用全蝎散, 即生蝎尾七枚研末, 热酒服之. 服后不解, 渐
深入里, 用左龙丸, 即野鸽粪, 江鳔, 僵蚕, 雄黄, 蜈蚣, 天麻, 朱
砂,巴豆霜为丸也, 方详在『丹溪心法』诸破伤风门内. 皆宜外用砂
烧酒壶两个, 盛多半壶烧酒, 先以一壶上火令滚无声, 倾酒即按在破
伤疮口, 拔出污黑血水, 满则自落. 再以次壶仍按疮口, 轮流提拔,
以尽为度, 其风立愈. 以咬风毒入腹成痉风者, 用斑蝥七枚, 以糯米
拌炒米黄, 去米为末, 生大黄末一钱合匀, 黄酒一盏, 煎至半盏, 空
心温服, 取下毒物, 弱者减半服之可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痹病总括

属性:1.三痹之因风寒湿, 五痹筋骨脉肌皮, 风胜行痹寒痹痛, 湿胜着痹
重难支. 皮麻肌木脉色变, 筋挛骨重遇邪时, 复感于邪入脏腑, 周同
脉痹不相移.
【注】三痹之因, 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病也. 其风邪胜者, 其痛流走
,故曰行痹. 寒邪胜者, 其痛甚苦, 故曰痛痹. 湿邪胜者, 其痛重着
,故曰着痹. 此为病之因而得名, 曰三痹也. 又有曰五痹者, 谓皮,
脉,肌, 筋, 骨之痹也. 以秋时遇此邪为皮痹, 则皮虽麻尚微觉痛痒
也.以夏时遇此邪为脉痹, 则脉中血不流行, 而色变也. 以长夏时遇
此邪为肌痹, 则肌顽木不知痛痒也. 以春时遇此邪为筋痹, 则筋挛节
痛屈而不伸也. 以冬时遇此邪为骨痹, 则骨重酸疼不能举也. 曰入脏
腑者, 谓内舍五脏之痹也. 以皮痹不巳,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肺, 成肺
痹也. 脉痹不巳, 复感于邪, 内舍于心, 成心痹也. 肌痹不巳, 复感
于邪, 内舍于脾, 成脾痹也. 筋痹不巳,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肝, 成肝
痹也. 骨痹不巳,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肾, 成肾痹也. 此皆以病遇邪之
时,及受病之处而得名, 曰五痹也. 所谓邪者, 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周痹亦在血脉之中, 随脉上下为病, 故同脉痹, 但患有定处, 不似
脉痹左右相移也. 近世曰痛风, 曰流火, 曰历节风, 皆行痹之俗名也
.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周痹

属性:2.周痹患定无歇止, 左右不移上下行, 似风偏废只足手, 口眼无斜
有痛疼.
【注】周痹, 或痛, 或肿, 或手, 或足, 患有定处, 痛无歇止. 或从
上病及于下, 或从下病及于上, 而不似众痹痛有歇止, 左右相移流走
也. 周痹, 或两手, 或两足, 或只手足, 或偏废不仁不用, 似中风,
但不口眼沸, 身有痛疼也.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痹病生死证

属性:3.痹在筋骨痛难巳, 留连皮脉易为功, 痹久入脏中虚死, 脏实不受
复还生.
【注】痹在筋骨则受邪深, 故痛久难巳. 痹在皮脉则受邪浅, 故易治
也.凡痹病日久内传所合之脏, 则为五脏之痹. 若其人中虚受邪, 则
难治多死, 其人脏实而不受邪, 复还于外, 则易治多生. 假如久病皮
痹,复感于邪, 当内传肺而为肺痹, 若无胸满而烦喘咳之证, 则是脏
实不受邪. 余脏仿此.



<目录>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篇名>痹入脏腑证

属性:4.肺痹烦满喘咳嗽, 肾胀尻踵脊代头, 脾呕痞硬肢懈堕, 心烦悸噫
恐时休, 数饮卧惊肝太息, 饮秘胀泻在肠究, 胞秘沃痛鼻清涕, 三焦
胃附胆无忧.
【注】久病皮痹, 复感于邪, 见胸满而烦喘咳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