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分凉城置。则郦氏时,魏郡之长乐已废,故称故城,而引《地道记》以明之。至武泰初,别置于凉城。《元和志》、《寰宇记》仍指为晋置,谓高齐省入临漳,不知高齐所省,是东郡分凉城之长乐,非魏郡晋置之长乐也。《一统志》,在安阳县东四十里。
又东过内黄县北,东入于白沟。
洹水径内黄县北,东流注于白沟,世谓之洹口也。朱口讹作水,赵同,全、戴改。许慎《说文》、吕忱《字林》并云:洹水出晋、鲁之间。全云:按洹水在晋、卫之闲,非鲁也。许、吕之言,盖因声伯之梦而讹。守敬按:全说是也,此必七校本,故赵氏不载。今本《说文》作水在齐、鲁之闲,齐鲁字误,在字不误,此许不能详其原委,故言在也。《注》作出,乃浅人所改。昔声伯梦涉洹水,或与已琼瑰而食之,朱已讹作其,赵、戴改,全改之。又瑰,全、赵作瓌,下同。泣而又为琼瑰,盈其怀矣。朱为作与,全、赵、戴改。从而歌曰: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归乎!归乎!琼瑰盈吾怀乎!后言之之暮而卒,朱脱一之字,戴、赵增。守敬按:《左传 成十七年》。即是水也。
校记
[一] 「《名胜志》引作垂」 按:《名胜志》河南省卷六引正作「乘」,杨《疏》误,以南京图书馆藏本校。
[二] 「雷扑之声」 按:戴校改「扑」作「赴」。
[三] 「着《春秋三传异同说》……《左传 疏》、《王制 疏》、《文选 吴都赋 注》引其文」 按:《王制》天子七庙下,《正义》引《左传 昭七年》:「余敢忘高圉亚圉。」马融《说》云:「周人所报而不立庙。」《左传疏 襄公三年》「组甲三百被练三千」,马融有《说》。《吴都赋》坐组甲《注》引马融《说》。
[四] 「《括地志》,攒茅」 按:辑本漏,见《史记 魏世家 正义》引(标点本页一八五九)。
[五] 「以居时有遗竹焉」 按:类书所引,皆无「居」字,而《水经注》独有之,颇费解,疑是衍字,沈钦韩云。
[六] 「征公孙文懿」 按:公孙渊字文懿,唐修《晋书》讳李渊名而用公孙渊之字。
[七] 「高两匹……直上三匹有余」 按:匹为四丈,两匹为八丈,三匹有余则十二丈余。
[八] 「戴改挺作颁……是据何书亦不可解此必《大典》本之讹文」 按:杨说是,然亦杨氏未见《大典》本之证,故有时所忆是而有时非。
[九] 「《国语》韦《注》、《左传》孔《疏》」 按:《国语》韦《注》见《周语》,《左传》孔《疏》见昭二十六年
居王于彘下。
[一〇]「《鲁连子》」 按:鲁连子语见《寰宇记》卷五十六引,亦见《史记 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下《索隐》所引。
[一一]「下亦有周新乐城之文」 按:上文亦有「东周永丰坞」之文,亦当如杨氏解。
[一二]「五里泉在修武乡」 按:《一统志》一百六十马鸣泉下有五里泉,以为即覆釜堆南三泉,在浊鹿城。
[一三]「此元鼎五年事」 按:朱《笺》述此事较详而未录。吕嘉反在五年四月,获嘉首在六年春。
[一四]「沈炳巽曰,时无汲郡」 按:检沈书原按语云「《武帝纪》作至汲新中乡。师古曰:「汲,河内县,河内,其乡名也。今曰汲郡,误。」熊氏《疏》盖出沈校。沈钦韩改「郡」作「县」。
[一五]「后汉封侍中冯石为侯国」 按:本传云:「石父柱尚获嘉长公主,石袭母公主封获嘉侯。」
[一六]「君与高、国同宗太公」 按:《广 》六豪高下《注》云:「姓,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因氏焉。」又二十五德国下《注》云:「姓,太公之后。《左传》:齐有国氏,代为上卿。故曰:君与高国同宗太公。」
[一七]「苟惬神心」 按:杨云:《名胜志》「神心」二字倒互。今按:作「心神」亦通。
[一八]「《通鉴》……引此,大夫作太师」 按:标点本仍作「大夫」,杨《疏》误据俗本。
[一九]「守敬按:洪氏《隶释》」 按:赵氏引洪氏《汉隶释》文及《汉隶字源》较详。
[二〇]「其未尝改元而称元载者」 按:赵氏云:其碑云:「惟皇构迁中之元载,正以宅洛言之也。」较明晰。
[二一]「《一统志》……不载骉骉水」 按:巨峻山下引《水经注》此水出巨峻山,但未详其所在。
[二二]「《一统志》引此渊作涧,较合」 按:检《一统志》仍作「渊」,不作「涧」。
[二三]「《括地志》,在濩泽县西南七十里」 按:《正义》引作「泽州阳城县西南七十里」。
[二四]「《通志》,峰四面其形如城」 按:此从《一统志》转引,《元和志》十九无此语,《一统志》引《通志》如此,今校《元和志》为《通志》改。
[二五]「《史记 夏本纪 正义》引作二水,误」 按:标点本仍作「二泉」不误。孙辑本《括地志》下「二水」,误。(今据台北本删「误」字。)
[二六]「《御览》引作旸」 按:影宋本《御览》仍作「亢旱」。
[二七]「于太行巅南为之立庙」 按:朱《笺》本作「岭」,此当依陈棐引作「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