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南水口集。
开化观县南五十里乌衣河北。
三茅宫县西南十八里。
紫微宫县西北三十里秋沛市。久废。
神霄玉清万寿宫县北三里。宋宣和年知县刘滂奉敕建。久废。前有霄宫桥。
金容宫县西北张浦营旧讲约所。
大王庙县东二里庙,在沙河南岸。庙南为官路。近年以来河岸逐渐倾圮,庙基废为河滩,路窄而险。道光三年众姓公捐钱一百千,契买路南张姓屋基作为官路,以利行人。
东岳庙一在东门外,为每岁迎春所。一在县东彭冈。一在县南水口集。一在县南六十里。一在县西北严家集。
汉高皇庙县南五里。
龙王庙一在南门外,见前。一在县南水口集。一在县南五十五里。
高皇庙一在县南,近叶家湾。一在县南旗杆周。一在县南,近月塘。一在县北五里。一在县北六十里。
元帝庙县南四十里。
清源真君庙石固山。元至正元年建。
大圣庙县南十五里。
关帝庙城内武庙,见坛庙。一在县东张山集。一在县南水口集。一在县北舜山集。一在县北囤仓集。一在县北宝山集。
司徒庙县西北一里许。
祠山庙一在县南二十里。一在北湖堡。祠山神姓张氏,即广德州祠山大帝也。详见《一统志》 。
八里庙县北八里。庙内黑龙王,祈雨屡验。
慈山庙
文昌庙
痘神庙
降福庙上四庙俱在水口集。
灵官庙上四庙,旧志曰“殿”,宜改从庙。
乌龙王庙县西乌龙山。
东茶庵一在东门外。一在县南三十五里。
甄家庵东门外里许,即草庵。
延寿庵县东五里,即胡家庵。
大树李庵县东十二里。
准提庵县东十七里沙子冈东。
大圣庵县东十里。
长庆庵县东十八里。
南庵县东武家集。
清净庵一在县东二十二里。一在县南二十里。
般若庵县东西龙山顶朝阳寺上。久废。
不二庵县东三十里。
花家庵县东三十里。宋庆元二年建。
西庵县东施官集旧讲约所。
园觉庵县东三十里。元至正元年建。
杜家集庵县东三十五里旧讲约所。
鹫峰庵县东龙山下。佛殿后石塔刻“元至正年祈雨有应特建”。
堰塘庵县东南三十五里。
天竺庵县东龙山下。元至正三年建。
峨嵋庵县东南四十里。
南茶庵一在南门外,久废。一在县南二十二里。
宏觉庵县南五里。
白衣庵县南二十五里,近水口集。
古井庵小南门外。康熙年重建 。庵前有古井,井底甃以花瓶数百,以瓦砾投之,铿然有声,一名鼓井。雍正年曹匠淘井,尽撤取其瓶,不久遂堙塞。
段家庵县南二十五里。明嘉靖年改龙王庙 。
三圣庵县南相官集。
万寿庵县南四十五里。
新集庵县南五十里。
朝阳庵县南五十里。明崇祯年修 。
东胜庵县南相官集。
观音庵县南五十五里。
九锡庵县南五十五里 。
昙花庵县南程家集。
庆成庵西门外,即西茶庵。明万历年建 。
卓家集庵县西七里。
八石庵县西八石山。
回龙庵县西二十五里。明万历年建 。
极乐庵县西磨山。
太平庵即仙人庵,在练寺山东。
东岳庵县西北严家集。
大神庵县北十五里。
吉祥庵县北舜歌山。创自元至正二年。倚山壁构殿 ,两旁禅室斋堂悉自上而下因势为台砌,中殿侧为山门,标题:尊胜禅院。游者取道舜歌山脚地藏庵前,迤西竹树盈十亩,苔茵草径,履藉无声 。殿前桂二株,可荫数亩 ,殿后石壁峭立,古树槎枒 ,下有泉,大旱不竭。
北庵县北舜山集。
净业庵县北二十里。
地藏庵县北二十余里。
双鹤庙县东北二十五里五湖山上,凿石为庙,地极高敞 ,可以望远。
寺观附坛庙后,原非秩祀可比。乾隆三十一年奉例不准立檀越名色 ,故凡捐置香火田者,志内概不登载。
附古迹

建阳废城《明一统志》:来安县本汉九江郡建阳县地。考县南三十里水口镇东有古城址,高数尺,俗呼东城埂,相传即古建阳遗址。案《南畿志》:建阳城在滁州东四十里。今水口镇在州东三十五里,城址又在其东,正近四十里,其地为四达要冲 ,今置汛 。
顿丘废城县东一里横风村。东晋初侨置顿丘于此 ,详见《沿革》。今废。城东有顿丘山,盖缘县而名 。又,新昌城即顿丘城。刘宋立新昌郡,治此。《太平寰宇记》:废顿丘城在永阳县东一里,宋明帝割秦郡顿丘以立新昌 ,即此处也。
高塘废城县东北六十里白塔镇西,详见《沿革》。塘埂南接王母山,状若城。塘内田约二百顷,相传下有丁城,上有高塘,盖潴水以为丁城之备 。
永阳旧治在县城北二里许北塔山上。山仅如冈,一名瓦砾冈,接连霄宫桥。襄时寺院林立 ,即永阳旧治也。自唐景龙三年置县后,迄宋南渡前,县治均在此处。今则蔓草荒烟,仅瓦砾遍地而已。
古城县北八十里古城集,《魏书/地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