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八月,其日部颁。后殿,道光八年知县刘廷槐建。
城隍庙 在文庙东,文昌祠左,火星庙右。明正德十二年,知县孙镒重修。万历间,知县张国祥等相继增修。国朝雍正九年,知县伍斯瑸、前知县黄金品、典史袁有成捐资重葺。无专祭,岁以春秋仲月设位于神衹坛同祀。旧志:春秋仲月从祀山川坛 ,朔望,县令率僚属行香。凡县令以下到任并考满复任 ,皆祀以少牢 ,誓于神前。
厉坛 在城北。明洪武初颁有祭文,镌石在城北里许,以清明、孟秋望、孟冬朔祭之。
马神庙 在武庙东。以每岁春秋仲月上戊日祭之。
火神庙 旧祀在开元观,后移建祠于城隍庙东武庙西。国朝雍正十三年定制以每岁六月二十三日致祭。
蜡神 旧在东岳庙旁,有祠,后附祭于刘猛将军祠,以每岁冬至后第三戊日致祭。
案蜡祭有八 。国朝雍正十一年,奉文将邮表缀、水庸坊、猫、虎、昆虫五神,敬制牌位以祭 。只称五神者,以先啬、司啬、农统于先农也。
军牙六纛 神号曰旗纛之神。每岁正月诹吉,及霜降日致祭。
土地祠祠像案牍神二,与土地像而三。 在县署仪门外东。以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旧志:每月朔望,有司拈香祗谒 。
狱神 在监舍内。以每岁四月祭之。
刘猛将军祠 在开元观西。国朝雍正二年奉敕建。以每岁正月十三日神诞及十二月上戊日致祭。
龙王庙 南门外二里。明知县陆宗俊、魏大用、刘正亨相继增修。国朝道光二年,知县杨炘重修。以每岁春秋仲月致祭,其日部颁。
附寺观秩祀之庙见前,其为民间建置,亦称祠庙者,统列此门。

城内
吉祥寺县治后。宋绍兴二年建。明万历二十四年,知县冷起元修。国朝道光四年重葺,寺内恭设龙亭,为三大节朝贺所。
开元观一名真武观。原在县北岑湖村,唐开元中建。宋淳熙年移于城东门内。明万历五年、四十六年相继增修。国朝雍正十三年,知县伍斯瑸捐修。
三义阁关帝庙后。
朱子祠 建阳书院后。
魏公大用祠
刘公正亨祠
林公鹏飞祠
郑公元辅祠上四祠俱前明知县,今废。
刘公之昂祠康熙年知县。诸祠向为邑民所祀,今并废。旧志载有魏公、刘公、林公、郑公生祠记 ,并有专传。惟刘公之昂传、记俱无。今无从知其事实。刘祠,旧在水口镇,今类附于此。
白衣庵城西北隅。雍正元年重建,后废。今为恤孤院地。
城外
金刚寺县东十八里。明嘉靖年重建。崇祯年修。
朝阳寺县东西龙山。
玉石寺县东武家集西。康熙五十八年修。
药师寺龙山东。康熙年间修。
甘露寺县东三十里。
曲涧寺县东三十五里。
马神寺县东四十里。
龙泉寺县东北三十里。元天历年建。明嘉靖年修。寺当盱眙大道,有铺,名龙泉铺。官使经行有题咏甚多。寺有菩提树、锥栗、黄金嵌碧玉、碧玉嵌黄金二竹 ,花木丛茂。万历中,邑工吏吉晨与僧有隙,借公事尽伐之,后遂荒凉矣。
观音寺县南三十里。元至正年建。
弥陀寺县南水口集。宋淳熙年修 。明隆庆年重修 。
白岩寺县南四十里。
大安尼寺县南五十里。康熙年修 。
延塘寺县南五十里,宋天圣三年建。旧名塔院。治平四年赐名寿圣,后改今名。国朝康熙五十年修。
黄道寺县南五十里。康熙年修修 。
大雅寺县南五十里。明嘉靖年修 。
三城寺县南五十里。宋庆历三年建。明嘉靖、万历年 、国朝雍正六年重修。
孔雀寺县西北二十五里练寺山。寺前有铁孔雀。据滁人石玺碑记 ,寺肇于唐开元间 ,井床勒宋天圣年号 ,钟铸正统,瓶纪成化 ,盖古寺也。至嘉靖丙寅,寺僧修整殿宇,广栽松竹,垒石疏泉 ,清雅幽邃。旧志谓可与琅琊争胜。岁久荒落。国朝雍正五年重修。
太平兴国寺县西北八十步。详《丘墓》。
永兴寺县西北十五里。明万历年重建 。
独山寺县西北三十五里独山上。康熙年重建 。
广福寺县西北四十里。明嘉靖元年建。
嘉山法华寺县西北四十五里。宋政和五年重建。
宝乘寺即大乘寺,县北三十里,宋大观元年建,国朝康熙年间重修 。
普贤寺县北三十里。宋元佑六年建。有石匣一副题记元佑年月。明正德年修 。
老龙寺县北三十里。元至正元年建。
宝积寺县北石固山。
龙窝寺县北囤仓集。今废。
白云寺县北三十五里。明万历年修。
新兴寺县北三十五里。元至正元年建。
塔山寺县北四十里。
贴山寺县北四十里。
永兴寺县北长店桥地方。宋元佑二年建。
白塔寺县北六十里。即今广福寺。旧有砖塔,雷摄去三层,遗于泗州伏虎山,今存半塔,刻有“赤乌元年”字样,其地亦名半塔集。
永福寺县北六十里。
老田寺县北六十里。
蓝田法华寺县北八十里。
真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