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之一隅。而不可以行之天下者。倘以  皇上之可否为依违。待政事已行之后。始纷纷条奏。请收回成命。则 朝廷有反汗之嫌。部臣已执奉  旨为定例矣。明知其不可。缄口腹非。不忠莫大焉。臣请  下科臣。凡值发抄之日。务详加磨核。少有可议。即奏请改票。纵其议有不当。再经  皇上推敲裁夺。是诚已治而求其益治。已精而求其益精矣。至于  上传密本。近来有不由科臣。而竟发各部者。夫六部六科之设。相为表里。原有深意。科臣既任耳目之官。欲以不见不闻。责其揣摩于冥漠之途。抑亦难矣。况  上传密本。每经一年半载而后知之。及知之矣。复以为  上传密本。拘忌展转。迟之又久。补救虽工。行如流水。嗟何及矣。臣子挟奸怀诈。徇情巿恩。往往在闲暇从容之时。若夫封驳。中原无成见。朝发科抄。夕上封事。钻营固有所不逮。变态亦何能猝成。是封驳之制复。而  皇上永无过。各部尽洗前非矣。

  请诏令宜信疏康熙十二年 
御史魏双凤

臣闻人君所以鼓动天下者。在乎诏令。而诏令之敷布于天下者。尤贵遵行。苟发之不妄。而持之必行。坚如金石。信如四时。则敷天之下。莫不竦听而悦服。书曰令出惟行。传曰令重则君尊。故诏令不可不信也。臣阅邸报。见今日已经奉  旨定例之事。奉行不力者有之。臣以为当慎持于未发之前。不宜轻格于既发之后。否则  诏甫下而不遵。令未及而辄变。不特各官阳奉阴违。有负职掌。揆之 国体 王章。诚未见其可也。如征收杂项钱粮银七分钱三分之例。奉有  旨矣。今直省州县。存留收放。未尝力行也。如每钱十文作银一分之例。奉有  旨矣。现在户部。每发钱一千。作银一两。而巿肆贸易。每钱一千。竟作八钱一二分不等也。如不许行使旧钱之例。奉有  旨矣。今各直省贸易。旧钱闲杂如故也。夫旧钱搀和。则制钱壅塞。制钱价贱。则钱法不通。岂非奉行之不力乎。如禁滥留衙役之例。奉有  旨矣。今各直省大小衙门。衙役蜂拥。或改换名色。或几人朋充。未尝遵定额也。如禁聚会烧香之例。奉有  旨矣。今直省各处。鸣镯张帜。敛钱号佛未止也。如禁服饰奢侈之例。奉有  旨矣。今街衢微贱。云绮奢华自若也。如擅用非刑之例。无辜毙狱之例。擅索夫马之例。俱奉有  旨矣。今职官故犯。列之弹章者比比也。凡此之类。难以枚。皆因内外臣工。积玩成风。全不实心担当。实力遵守。是以  皇上有不忍人之心。无人代为宣播。百姓何由而得知。  皇上有不忍人之政。无人代为奉行。百姓无从而得所。夫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煌煌  天语。炳若日星。而官不遵令。民不守法。何以示信于天下。伏乞  严内外部院督抚大小诸臣。嗣后洗心涤虑。精白承休。凡一切奉  旨定例人事。有益于民生。有利于风俗者。实心举行。一体恪遵。内而五城。外而有司。如奉行不力。当即题参。弊在必剔。勿计考成。奸在必厘。勿畏强御。事当为即为之。勿事苟且以塞责。事当言即告之。勿存避讳以误公。则法令永遵。而人心大定。天下共仰  皇上之明且断矣。

  请因变修省疏顺治十四年 
左都御史魏裔介

臣闻之。天道与人事。非有二理也。感应之际甚微。而休咎之征不爽。故天心仁爱人主。必屡出灾异以警之。人君敬谨天戒。则亟修仁政以回之。兹者自春至夏。雨泽未降。重烦  宸虑。俾臣斋心祈祷。又阅邸报。见陜西巡抚题报异常火灾。三月之内。连焚二堡。臣思火灾皆系旱征。复察礼部移文。内称钦天监具题。推算本年五月初一日癸卯朔日食。五月十四日夜十五日丁巳望月食。臣备位台端。览之不胜悚惧。谨按经传。月食者。日光遇望。遥夺月光。是为阳胜阴。日食者。日月同会。月揜日精。是阳不胜阴也。今五月朔日食。在易卦为姤。阴微而即抗阳。其变非细。于五月望复月食。为日月交食。况月食至既。尤属灾变。此在汉唐宋令主。尚能遇灾恐惧。因事禳救。况我 朝尚德缓刑。无事无念不敬天勤民。修省之实。可弗讲乎。昔汉文帝癸亥日食。诏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今  皇上虚怀求言。言路未尝壅闭。但累年以来。岂无敢言之士。缘事降斥。沈滞下僚。屡逢  恩诏。未见湔洗。所宜  下该衙门。速为察奏。取自  上裁。以开言路者也。昔汉明帝十月日食。诏以轻用民力。缮修宫宇自戒。今  皇上孝思不匮。创建内殿。以修祀事。其工难缓。至此外土木之工。不论大小。请  谕所司。一切报罢。于以省财足用。专意养兵恤民。昔汉光武七年三月晦日食。大中大夫郑兴上疏曰。国无善政。谪见日月。要在因人之心。择人处位。留思柔克之政。垂意洪范之法。今官司贪墨。立法不赦。功令森严。人知惩惧。然自古相传。律有枉法。似宜稍加分别。若钱粮考成。参罚太急。降调日多。循吏不免。似宜  下吏户二部。采取众议。量从宽减。地方守令。果系贤能。如因钱粮镌谪。仍听抚按保留。务从民望。昔汉明帝十三年十月日食。诏刺史太守。详刑理冤。存恤鳏寡。今恤刑已毕。又屡经援赦。岂尚有刑之未详。冤之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