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有余裕。纵遇偏灾。无伤大局。而财患不足者。则政事之不修也。督抚整理有方。地方安静。寇盗不作。则耗财者去一。边防慎守。无生事以挑外患。则耗财者又去一。河防得要。长流顺轨。不使更添别款。则耗财者又去一。州县之官。斥贪墨。崇清廉。陋规力裁。流摊永禁。则耗财者又去一。去兹四害。而又罢不急之工。捐无益之费。  皇上躬行节俭。为天下先。户部诸臣先事持筹。必量入为出。无量出为入。如是。则财患不足者。未之有也。至于仓储之计。现米既足支一岁。今年新漕。及各省采买之米。犹可得二百余万石。明年所缺。数月粮耳。查道光二十八年。四川总督琦题奏。内称实在存储常平仓米谷麦荍豆粟青稞二百二十九万余石。应令该省沿江各州县酌拨米谷粟麦五十万石。雇觅商船。运至湖北。令附近停运漕船。迎接北上。山东山西河南。亦酌拨常平米麦各二十万石。以实京仓。不得以霉变一语。希图搪塞。如是办理。既可察督抚奏报之虚实。并可验州县出纳之当否。盖筹划仓储。而政事在其中矣。

夫财用之足在政事。政事之修在同民。同民之道在去利。仲虺之称汤曰。不殖货利。周公之称文王曰。以庶邦惟正之供。可知正供之外。凡有求取者。皆为争利于民。故大学重戒言利之小人。以是为同民好恶而已。今之兵威。非能震慑中外也。寇盗灾害。非不迭起间生也。而百姓安固而不摇者。以   列圣深仁厚泽。有以固结其心耳。此 国家之元气也。  皇上政伊始。天下熙熙然。想望 仁政之行。德教之施。奈何以患贫之见重疑天下。而不明示以不贪为宝之意乎。查道光二十八年。王大臣议请开矿一条。臣在户科给事中任内。曾具疏言其不便。留中未发。道光二十九年。顺天府遵查鳌鱼山等处矿场情形。奏奉   谕旨严行封禁。现惟湖南江西等省。尚行试办。相应请  旨饬下各该督抚一律封禁。其余财利。非经制所有者。概行停罢。庶使百姓咸知农桑为本务。钱漕为正供。外此一而计出于捐输。请叙之例又多参差。乃至廷臣议立新章。宽予减数。外省军营所用。虚折太多。不堪细诘。若早从旧法。不至于帑藏之窘如此也。其续叙之例。所立名目。如遇缺分缺指省加遇缺先选等捐者。人数不多。济用甚少。而选补各法。为之大坏。前例未已。后例又更。如踵趾之相践。岂能久行。臣愚以为是议也。启天下之竞心。而失 国家之大体。实不终日之计也。今者西军务未竣。南河又告漫溢。事与嘉庆甲戌年类同。闻户部已筹划捐饷事宜。然定见之始。最宜正大。切勿牵捐输各例名目。以紊旧章。应请  干断。敕部臣除湖南广东广西已捐仍准与新例间用外。此后永停捐输事例。另开大捐。一以嘉庆年间捐例为准。凡续增条款。悉令删除。天下之欲仕者。愿登于 朝。自必踊跃而至。诚立法平而为道坦。则趋之者自众。予之者至公。且使正班正途。并行不悖。故捐例一复其旧。人心静而王道可复也。此今日之第一要务也。其见在钩稽似为真实。而确按多属子虚者。更有三大件。一曰清查。二曰报效。三曰生息。清查经大臣一再查核。犹未实未尽。徒使黠吏得轻负担。而病故疲乏之人。实鲜可追。限期既急。张皇补苴。势不得不以优美之地。与人为挹注酌剂之术。遂致贪墨者得所藉手。望利而趋。剜肉补疮。害及吏治。所得解缴。至多不过弥补数千。民怨繁兴。责归大吏。虽贤能有素。亦被不之名。且其解出清查款目。断不能凭虚设法。率那新赋。以偿旧亏。略有所收。而新赋已形其短。奏销期迫。或以粮串质钱。或以来年钱漕折减作收。勉强凑集。是 国家无豫征之事。而州县已开其端。其害政甚巨。然成事已难全改。臣愚以为不若专力以收新赋。新赋解足。乃催旧亏。庶不致本末倒置。使现在者并归虚无。其事人所共见。显而易明。应请  皇上敕部臣妥议缓急。提要保元。务令一年之正供。足济一岁之 国用。则法不生獘。利可无害矣。若报效者。鹾使之夸张。商人之伪举也。无而为有。视为惯常。查向来惟河东池商尚有实缴。近年惟淮北票贩不致全虚。历计长芦两淮等处报效各案。已缴者无非那掩。未缴者多成积亏。其议叙职官。早经售市于人。黠商转有所利。

臣愚以为 朝廷崇尚实政。则此等虚名虚款。亟宜廓清而埽除之。可否请 敕部臣尽豁其报效之名。严追其帑欠之实。以后永远不收商人报效。亦不准借帑行盐。庶几诡獘悉去。有裨实用。伏候  圣裁。若生息项下。为款极繁。近如直隶之水利营田。远如浙江之海塘节省。以及各省之公费。非不年年具有收欠报销。然臣闻本多侵蚀。利更渺茫。其所报收。皆由那转。甚至有并未发商。虚存领结。不入于官手。即入于吏手。相因成习。暗中已成巨亏。所得实不偿所出。臣以为此后量度情形。不若全收本银。蠲其利欠。则上不与之争利。下亦无由侵公。较为有益而无损。其盐务中调剂帑利。设为加价等獘。皆可尽杜。臣见闻所及。不敢不胪列以陈。伏祈  皇上饬下部臣。与前三条一并通筹商议。以归简易之则。杜蠹蚀之门。于 国计政体。并有裨益。臣为崇实去伪起见。千虑所得。是否有可行。统乞  圣明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