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或用,或用缯帛。者,刻木为合符也。”)。
景帝四年,复置诸关,用传出入(应劭曰:“以七国新反,备非常。”)。
宣帝本始四年,诏曰:“今岁不登,民以车船载入关者,得用传。”
光武建武三年闰月丙午,赤眉君臣面缚,奉高皇帝玺绶。二月乙未,祠高庙、受传国玺。
王莽败时,仍带玺,商人杜吴杀莽,不知取玺,公宾就斩莽首,并取玺。更始将李松送上更始,赤眉至高陵,奉玺上赤眉。建武三年,盆子降光武,奉以上之。
灵帝熹平六年八月戊辰,袁绍等诛宦官,引兵入宫,张逊、段等急迫,劫少帝及陈留王小平津,六玺不自随。辛未,帝还宫。是日,得六玺,失传国玺。袁术死,军破,徐ギ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
魏受禅,遣使求玺绶,献穆曹皇后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入,亲数责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莫能仰视。
後汉:皇后赤绶玉玺。
建武元年,复设诸侯王金玺纟戾绶。公侯金印紫绶。九卿、执金吾、河南尹秩皆中二千石,大长秋、将作大匠、度辽诸将军、郡太守、国傅相皆秩二千石,校尉、中郎将、诸郡都尉、诸国行相、中尉、内史、中护军、司直秩皆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中外官尚书令、御史中丞、治书侍御史、公将军长史、中二千石丞、正、平、诸司马、中宫王家仆、雒阳令秩皆千石,尚书、中谒者、黄门冗从、四仆射、都郡监、中外诸都官令、都侯、司农部丞、郡国长吏、丞、侯、司马、千人秩皆六百石,家令、侍、仆秩皆六百石,雒阳市长秩四百石,主家长秩皆四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诸曹长揖擢丞秩三百石,诸秩千石者,其丞、尉皆秩四百石,秩六百石者,丞、尉秩三百石,四百石者,其丞、尉秩二百石,县国丞、尉亦如之,县、国三百石长相,丞、尉亦二百石,明堂、灵台丞、诸陵校长秩二百石,丞、尉、校长以上皆铜印黄绶。县国守宫令、相或千石或六百石,长相或四百石或三百石,长相皆以铜印黄绶。而有秩者侍中、中常侍、光禄大夫秩皆二千石,太中大夫秩皆比二千石,尚书、谏议大夫、侍御史、博士皆六百石,议郎、中谒者秩皆比六百石,小黄门、黄门侍郎、中黄门秩皆比四百石,郎中秩皆比三百石,太子舍人秩二百石(《舆服志》注)。
後汉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薨,皆令赠印玺。
建武二十六年,赐南匈奴黄金玺纟呙绶。
建武之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杜诗上疏曰:“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馀调发,竹使而已。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调兵郡国,宜立虎符,以绝奸端。”书奏,从之。
尚符玺郎中四人。旧二人在中,主玺及虎符、竹符之半者。符节令为符节台率,主符节事。凡遣使掌授节。
中平六年,始复节上赤葆。
徐氏曰:“按汉初节旄纯赤,武帝以卫太子持赤节,乃更节加黄旄。东都因之。中平六年,董卓议废立,袁绍挂节於上东门而去。卓以绍弃节,乃改第一葆为赤旄也。”
晋时,传国玺与斩蛇剑俱为乘舆所宝。斩蛇剑至惠帝时武库火烧之,遂亡。及怀帝没胡,传国玺没於刘聪,後又没於石勒。及石虎死,胡乱,穆帝世,乃还江南。
传国玺是秦始皇所刻,其玉出蓝田山,是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寿永昌。”汉高祖定秦秦,王子婴献此玺。及汉高即位,仍佩之,因以相传,故号曰“传国玺”。汉昭帝,殿中一夜相惊,霍光即召持节郎取玺,郎不与,光欲夺之,郎按剑曰:“头可得,玺不可得。”光善之。明日,迁郎秩二等。光後废昌邑王贺,立宣帝,光自手解取贺玺,扶令下殿,至汉平帝,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乃出玺投之於地,玺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时,带玺绶避火於渐台,商人杜吴杀莽,取绶,不知取玺及莽头。公宾就见绶,问绶主所在,乃斩莽首,并玺与王宪。宪得,无所送。又自乘天子车辇,李松入长安,斩宪,送玺诣宛上更始。赤眉大司马谢禄至高陵,更始奉玺赤眉。赤眉立刘盆子,建武三年,盆子败於宜阳,玺还光武。孙坚从桂阳入讨董卓时,已焚烧洛邑,徙都长安,坚军於城南,见井中旦旦有光,军人莫敢汲,坚乃探得玺。初,卓作乱,掌玺者投於井中,故坚得之。袁术有僭盗意,乃拘坚妻逼求之。绍得玺,见魏武,举以向肘,魏武恶之。绍败,得玺还,汉以禅魏,魏以禅晋。赵王伦篡立,使义王王威就惠帝取之,帝不与,强夺之。怀帝永嘉五年,王弥入洛阳,执怀帝及传国六玺诣刘曜,後为石勒所并,玺复属勒,刻一边云“天命石氏”,此题今不复存。勒为冉闵所灭,此玺属闵,闵败,玺存闵大将军蒋。晋镇西将军谢尚遣督护何融至,购赏得之,以晋穆帝永和八年还江南。晋元帝东渡,历数帝,无玉玺。北人皆云“司马家白版天子。”
晋皇太子金玺龟纽,朱黄绶,四采:赤、黄、缥、绀。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