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令。别见
  缑氏令。别见
  新安令。别见
  洛阳令。别见
  弘农太守,汉武帝元鼎四年立。宋明帝末立,寄治五垄。领县三。
  邯郸令,汉旧名,属赵国。《晋太康地志》无此县。
  圉县令,前汉属淮阳,后汉属陈留。《晋太康地志》无此县。
  卢氏令。别见
  梁州刺史,《禹贡》旧州,周以梁并雍,汉以梁为益,治广汉雒县。魏元帝景元四年平蜀,复立梁州,治汉中南郑,而益州治成都。李氏据梁、益,江左于襄阳侨立梁州。李氏灭,复旧。谯纵时,又治汉中。刺史治魏兴。纵灭,刺史还治汉中之苞中县,所谓南城也。文帝元嘉十年,刺史甄法护于南城失守,刺史萧思话还治南郑。《永初郡国》又有宕渠郡、北宕渠郡。《宋起居注》,元嘉十六年,割梁州宕渠郡度益州。今益部宕渠郡曰南宕渠。何、徐并有北宕渠郡,唯领宕渠一县。何云,本巴西流民。今无。
  汉中太守,秦立。汉献帝建安二十年,魏武平张鲁,复汉宁郡为汉中,疑是此前改汉中曰汉宁也。晋地记云,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琼表立。又疑是李氏所省,李氏平后复立。《永初郡国》又有苞中、怀安汉、晋、何、徐并无二县。二县。领县四,户一千七百八十六,口一万三百三十四。
  南郑令,汉旧县。
  城固令,汉旧县。
  沔阳令,汉旧县。
  西乡令,蜀立曰南乡,晋武帝太康二年更名。
  魏兴太守,魏文帝以汉中遗民在东垂者立,属荆州。江左还本。领县十三。疑去州一千二百;去京都水六千七百。
  西城令,汉旧县,属汉中。
  郧乡令,本锡县,二汉旧县,属汉中,后属魏兴;魏、晋世为郡,后省。武帝太康五年,改为郧乡。何志晋惠帝立,非也。
  锡县令,前汉长利县,属汉中,后汉省。晋武帝太康四年复立,属魏兴。五年,改长利为锡。
  广城令,《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不注置立。
  兴晋令,魏立曰平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旬阳令,前汉有,后汉无,晋武帝太康四年复立。
  上庸令,《晋太康地志》、《永初郡国》、徐并属上庸,何无。
  长乐令,《永初郡国》、何、徐并属晋昌。本蜀郡流民。
  广昌子相,何志属上庸,晋成帝立。晋地记,武帝太康元年,改上庸之广昌为庸昌,二年省。疑是魏所立。
  安晋令,《永初郡国》、何、徐属晋昌。本蜀郡流民。
  延寿令,《永初郡国》、何、徐属晋昌。本蜀郡流民。
  宣汉令,《永初郡国》、何、徐属晋昌。本建平流离民。
  新兴太守,《永初郡国》、何、徐云新兴、吉阳、东关三县,属晋昌郡。何云晋元帝立,本巴、汉流民。宋末省晋昌郡,立新兴郡,以晋昌之长乐、安晋、延寿、安乐属魏兴郡,宣汉属巴渠郡,宁都属安康郡。《永初郡国》有永安县,何、徐无。今亦无复新兴县。何云巴东夷人。今领县二。
  吉阳令,本益州流民。
  东关令,本建平流民。
  新城太守,故属汉中,魏文帝分立,属荆州。江左还本。领县六,户一千六百六十八,口七千五百九十四。去州陆一千五百;去京都水五千三百。
  房陵令,汉旧县,属汉中,《太康地志》、王隐无。
  绥阳令,魏立,后改为秭归,晋武帝太康二年,复为绥阳。
  昌魏令,魏立。
  祁乡令,何志魏立。《晋太康地志》作“沶”音祁。
  阆阳令,何志不注置立。
  乐平令,何志不注置立。
  上庸太守,魏明帝太和二年,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北巫为上庸郡。景初元年,又分魏兴之魏阳,锡郡之安富、上庸为郡。疑是太和后省,景初又立也。魏属荆州,江左还本。《永初郡国》有上庸、广昌。何有广昌。领县七,户四千五百五十四,口二万六百五十三。去州陆二千三百;去京都水六千七百。
  上庸令,汉旧县,属汉中。
  安富令,《晋太康地志》、《永初郡国》、何、徐并有。
  北巫令,何志晋武帝立。按魏所分新城之北巫,应即是此县,然则非晋武立明矣。
  微阳令,魏立曰建始,晋武帝改。
  武陵令,前汉属汉中,后汉、《晋太康地志》、王隐并无。
  新安令,《永初郡国》、何、徐有。何云本建平流民。
  吉阳令,《永初郡国》云北吉阳,何、徐无。
  晋寿太守,晋地记云,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琼表立。何志故属梓潼。而益州南晋寿郡悉有此诸县。《永初郡国》、徐又有南晋寿、南兴、乐南、兴安县。何无南兴乐,云南晋寿,惠帝立,余并不注置立。今领县四,去州陆一千二百;去京都水一万。
  晋寿令,属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