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泰始二年,分京兆、扶风立。后分京兆、扶风侨立,治襄阳;今治武当。《永初郡国》唯有始平、平阳、清水别见三县。何志有槐里别见、宋宁、宋嘉何志新立三县,而清水、始平与《永初郡国》同。领县四,户二千七百九十七,口五千五百十二。
  武当侯相,汉旧县,属南阳,后属顺阳。
  始平令,魏立。
  武功令,汉旧名,故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始平。
  平阳子相,江左平阳郡民流寓,立此。
  扶风太守,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雍国;二年,更为中地郡,九年罢。后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为右扶风。侨立,治襄阳,今治筑口。《永初郡国》及何志唯有郿、魏昌县魏昌,魏立,属中山。孝武大明元年省魏昌。领县三,户二千一百五十七,口七千二百九十。
  筑阳令,汉旧县,属南阳,又属顺阳。大明土断属此。
  郿县令,汉旧名,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秦国。
  泛阳令,晋武帝太康五年立,属南乡,仍属顺阳。大明土断属此。
  南上洛太守,《永初郡国》、何志雍州并有南上洛郡,寄治魏兴,今梁州之上洛是也。此上洛盖是何志以后侨立耳。今治臼。何、徐志雍州南上洛,晋武帝立,北上洛云晋孝武立,非也。徐有南北阳亭、阳安县,不注置立。今领县二,户一百四十四,口四百七十七。
  上洛男相。别见
  商县令。别见
  河南太守,故秦三川郡,汉高帝更名。光武都雒阳,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侨立,始治襄阳,孝武大明中,分沔北为境。《永初郡国》及何志并又有阳城、缑氏县汉旧名,并属河南。,徐无此二县,而有侨洛阳。汉旧名。、阳城县,孝武大明元年省。洛阳,当是何志后立。领县五,户三千五百四十一,口一万三千四百七十。去州陆三十五。
  河南令,汉旧名。
  新城令,汉旧名。
  河阴子相,魏立。
  棘阳令,汉县,故属南阳,《晋太康地志》属义阳,后属新野。大明土断属此。
  襄乡令,前汉无,后汉有,属南阳。徐志属义阳。当是大明土断属此。
  广平太守别见,江左侨立,治襄阳,今为实土。《永初郡国》及何志并又有易阳、曲周、邯郸并见在,无酂、比阳。徐无复邯郸县。易阳、曲周,孝武大明元年省。邯郸应是土断省。领县四,户二千六百二十七,口六千二百九十三。
  广平令,汉旧名。徐志,南度以朝阳县境立。
  酂县令,汉旧县,属南阳,后属顺阳。
  比阳令,汉旧县,属南阳。
  阴县令,汉旧县,属南阳。
  义成太守,晋孝武立,治襄阳,今治均。《永初郡国》又有下蔡、平阿县二县前汉属沛,后汉属九江,《晋太康地志》属淮南。,何同。孝武大明元年省下蔡,始亦流寓立也。平阿当是何志后省。领县二,户一千五百二十一,口五千一百一。
  义成侯相,晋孝武立。
  万年令,汉旧名,属冯翊。
  冯翊太守,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名为河上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三辅流民出襄阳,文帝元嘉六年立,则何志应有而无。治襄阳。今治鄀。领县三,疑户二千七十八,口五千三百二十一。
  鄀县令,汉旧县,属南郡,作“若”字。《晋太康地志》作“鄀”。《永初郡国》及何志属襄阳,徐属此。
  高陆令,《晋太康地志》属京兆。《永初郡国》、何志并无,孝武大明元年复立。
  南天水太守天水郡别见,徐志本西戎流寓。今治岩州。《永初郡国》、何志并无,当是何志后所立。又有冀县汉旧名,孝武大明元年省。领县四,户六百八十七,口三千一百二十二。
  华阴令,前汉属京兆,后汉、魏、晋属弘农。
  西县令,前汉属陇西,后汉属汉阳,即天水。魏、晋属天水。
  略阳侯相。别见
  河阳令。别见
  建昌太守,孝建元年,刺史硃修之免军户为永兴、安宁二县,立建昌郡;又立永宁为昌国郡,并寄治襄阳。昌国后省。徐志,建昌又有永宁县,今无。领县二,户七百三十二,口四千二百六十四。
  永兴令。
  安宁男相。
  华山太守,胡人流寓,孝武大明元年立。今治大堤。领县三,户一千三百九十九,口五千三百四十二。
  华山令,与郡俱立。
  蓝田令,汉旧名,本属京兆。
  上黄令,本属襄阳,立郡割度。
  北河南太守,晋孝武太元十年立北河南郡,后省。《永初郡国》、何、徐志并无。明帝泰始末复立。寄治宛中。领县八。
  新蔡令。别见。
  汝阴令。别见
  苞信令。别见
  上蔡令。别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