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禅梁甫之砸员ǖ匾病#ā妒芳恰吩唬何藁呈戏馓┥届云云,伏牺氏封泰山禅云云,神农氏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周成王禅梁甫,肃然及蒿里,石闾,后又凡五修封泰山。)
《後汉书》曰:光武封泰山,禅梁甫。凡云云、亭亭、肃然、嵩里、社首、梁甫,皆泰山下小山也。石闾在西岩下。
《汉官仪》及《泰山记》曰:泰山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余盘,经小天门、大天门,仰视天门,如从穴中视天窗矣。自下至古封禅处,凡四十里。山顶西岩,为仙人石闾;东岩为介丘;东南岩名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日始欲出也,长三丈许。又东南名秦观,秦观者,望见长安。吴观者,望见会稽;周观者,望见齐。黄河去泰山二百余里,於祠所瞻黄河如带,若在山浴I侥嫌忻恚悉种柏千株,大者十五六围,相传云汉武所种。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见在。(《茅君内传》云:仙家凡有三十六洞天,岱宗之洞周回三千里,名曰三宫空洞之天。)
《列仙传》曰:稷丘君者,泰山道士也。武帝时以道术受赐。後上东巡泰山,稷丘君乃冠章甫,衣黄衣,拥琴来拜武帝,曰:“陛下勿上也,上必伤足。”上必欲上,及上数里,左右足指果折,乃止。
《列仙真人传》曰:马明灵者,齐国临淄人也。本姓和,字君贤,为县吏捕贼,为所伤,当时殆死。良久,忽於道间见一女,以肘後管中一丸药,大如小豆,与明服之,于是即愈,血绝疮合。随神女还岱宗石室中,上下悬绝,重岩深隐,去地千余丈,其中金床玉枕,乃人迹所不能至。
《神仙传》曰:刘冯者,沛人。学道于穆王子,服石桂英及中岳石硫黄,年三百余岁而有少容,後入泰山中。
又曰:泰山下老父者,失其姓名。汉孝武皇帝巡狩,见老父锄于道间,头上白光高数丈。因问之。父对曰:“臣年八十五时,衰老垂死,头白齿落。有道者教臣绝希但饮水,并作神枕,枕中有三十二物,其二十四物以当二十四气,其八物当八风。臣行之转少,日行三百里,九十矣。”帝受其方,赐缣帛去。父入岱宗山,十年、五年时还乡里,三百余年,乃不复返也。
《上党记》曰:太行坂东头,即泰山也。避世者,区种而食,或射熊于岩间。
《泰山记》曰:泰山庙在山南,悉种柏树千株,大者十五六围。父老传云,汉武所种。庙及东西房三十余间,并高楼三处,春秋飨祀泰山君,常在此坛。
《周易是谋类》曰:泰山失金鸡。郑玄注曰:“金鸡,泰山之精。”
丘渊之《齐记》曰:泰山,东岳也。瀛博二县共界。汉武封禅,割此县以供祀泰山。故曰奉高,三十里有延陵儿冢。
伍辑之《从征记》曰:泰山于所经诸山非最高,而岑P举,凌跨众阜,□霞草木,霭然灵异,苑囿神奇,故无螫虫猛兽。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尸子》曰: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阁帝王录。
《淮南子》曰:清之为明,杯水而见眸子;浊之为暗,河水不见泰山。
《孟子》曰:挟泰山以超北海。
恒山(亦名常山)
《史记》曰:赵简子谓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往得者立焉。诸子竞往,无所得。无恤曰:“常山临岱可取也。”简子曰:“是知符矣。”遂立之。
《白虎通》曰:北方为常山者何?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
《後魏书》曰:道武立庙於上,置侍祀九十九人,岁时祷水旱。至文成帝东巡,亲祀其神焉。
《春秋元命苞》曰:昴、毕散为冀州,分为赵国,立为常山。
崔鸿《前燕录》曰:慕容俊寿光三年,常山寺大树根下,得璧七十二,圭七十,光色精奇,有异常玉。
《孙子兵法》曰:常山之蛇,名曰率然,一身而两头,击其一头,则一头至,击其中,则两头俱至。
《神农本草》曰:常山有草,名神农,置之门上,每夜叱人。
《常山图经》曰:北岳恒山,在县西北一百四十里。
《尚书□禹贡》曰: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有恒水出焉,其下有祠。
《恒山记》曰:高三千九百丈,上方三十里,周回三千里,上有泰玄之泉,神草十九种,道者服之成仙。
又:太史公云:北岳有五名:一名兰台府,二名列女宫,三名华阳台,四名紫微宫,五名太一宫。或云:太茂山山北四百余里,号飞狐之口,有率然蛇,孙吴喻兵势。
《管子》曰:其山北临代,南俯赵,东接河海之间,早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熟,四种五获焉。
阳固《北都赋》曰:茂丘,茂山也。盖恒岳之别名,氵瓜水从西来,甚大,至茂山之西,沉伏于地,过山而复出,其大如初。世言避恒岳之灵。
衡山
《周官》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
徐灵期《南岳记》曰:衡山者,五岳之南岳也,其来尚矣。至於轩辕,乃以(音潜。)霍之山为副焉。故《尔雅》云:“霍山为南岳”,盖因其副焉。(或云衡山亦名霍山。)至汉武南巡,又以衡山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