哉襄二十八年春无冰
者亦犹正月二月之无冰也至于正月雨木冰孔氏
谓仲冬时犹有雨雨着树为冰记寒甚之过其节度
殊不知鲁地仲冬极寒有雪无雨使雨而成冰亦不
为过何足为异必孟春之月三阳开泰而犹雨木冰
故书之以记异亦犹后世魏黄初六年正月雨木冰
而郡贼起安知春秋之书雨木冰者亦必不类乎此
也若以正月为十一月则正月无冰既谓仲冬当冰
而无冰矣正月雨木冰者又谓仲冬不当冰而冰无
乃若汪氏之所谓纪事错乱乎曰庄七年秋大水无
麦苗说者谓五月麦熟苗秀大水漂尽若以为七月
则何有麦苗耶曰四月麦秋至则已刈麦至五月则
刈已尽经言秋无麦苗言七月大水苗既为水所漂
固无可望而麦之刈未久又皆已尽故曰无麦苗亦
犹二十八年冬书曰大无麦禾也曰定元年十月陨
霜杀菽何以书乎曰诸灾异皆可通惟此为不可通
恐有缺文误字如君氏郭氏之类秦火之余汉隶之
后安保其传录之无误也曰陈定宇谓春搜夏苗秋
A冬狩四时田猎定名也桓四年春狩于郎哀十四
年春西狩获麟此所谓春非冬而何定十三年夏大
搜于比蒲昭十一年五月大搜于比蒲此所谓夏非
春而何曰否陈氏但引其所可通者而不敢引其所
不可通者春秋书狩者四书搜者五桓四年春狩于
郎哀十四年春西狩既以为冬矣则僖二十八年冬
天王狩于河阳庄四年冬狩于禚者又当皆为秋也
是冬狩之果有定名乎昭十一年五月搜于比蒲定
十三年夏搜于比蒲既以为春矣则昭八年秋搜于
红二十二年春搜于昌间定十四年秋搜于比蒲者
又当为夏与冬也是春搜之果有定名乎其不足为
证也明矣曰汪氏谓左传僖五年正月日南至礼记
正月日至陈定宇引晋卜偃及汉陈宠传之说张敷
言引绛县老人之语其言皆彰彰然也岂不征乎曰
易诗书周礼皆可信矣诸儒乃舍之而反信左氏汉
儒之说左氏汉儒不得圣人作经之义未有不妄意
增改而附会穿凿者矣果何足征之有哉是周之不
改时与月者观春秋为可见矣
论语孟子论语曾□曰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此其为建辰之月和煦之时者审矣
如以为建寅之月则何以浴沂而风舞雩之下乎孟
子言七八月之间旱朱子以为夏五六月十一月徒
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又以为九月十月其意谓申酉
之月禾稻将熟不须雨泽而子丑之月寒气已过始
成杠梁则太迟也愚窃以为七八月之间云者是谓
孟秋仲秋交代之际也禾稻之熟南方早而北土迟
然而南方孟秋仲秋之际旱挛灾则雨泽亦不可
缺况北土乎是七八月之间者不必指为五六月之
间也至于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者盖主溱
洧言溱洧皆在大河之内其寒不如北土之甚九月
未可成徒杠十月未可成舆梁况当九月筑场十月
获稻之候不可妨农必田功毕然后为之至十一月
而徒杠已成十二月而舆梁已成非谓至是月而始
为之也曰然则合是数说则周历之纪皆夏时矣而
夫子又何必告颜子以行夏之时哉曰商周历数虽
与夏同而正朔则与夏异夫子告颜子者不以历数
言以正朔言也意谓为邦者必改正朔以易制度商
周之正朔历数分而为二揆之于理固有未顺惟夏
之正朔历数合而为一以三统言之则为人以四时
言之则为春以十二月言之则为正月揆之于理则
无不顺故举之以为万世为邦者法也
汲冢周书汲冢书云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汤
顺天革命改正朔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异械
以垂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守祭享犹自夏焉又曰
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于宗庙乃尝麦于太祖按晋
狼s所引周志之言见于此书则此书乃春秋以前
之人所作其言虽不合于经而其谓周人改正朔不
改月数及孟夏尝麦则与五经所载周之时月亦无
不合也
史记汉书或曰史记秦汉以亥为正其纪年必先书
冬十月而后书余月则寅月起数秦汉未之改也而
西汉书注文□乃谓秦以十月为正月颜师古亦谓
汉纪年先书冬十月继书春正月者此皆太初正历
之后记事者追改之非当时本称也以十月为岁首
即谓十月为正月今之正月乃当时之四月耳而近
世吴渊□亦是其说且谓蔡氏以嬴秦视三代然则
秦汉之正果改月乎果不改月乎曰史记言秦并天
下始改年朝贺皆自十月朔曷尝以十月为正月哉
如以十月为正月则十一月为二月十二月为三月
矣而始皇二十九年登之罘刻石其词曰时在仲春
阳和方起与诗所谓二月初吉日月方燠同意夫十
一月寒冱之极微阳初生和气未动吕氏月令所谓
阴阳争者也果可以为阳和之起乎必孟春东风解
冻仲春十月方燠然后可云是秦之二月不为十一
月明矣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月嘉平是秦之三
月不为十二月明矣汉仍秦正未之有改至武帝太
初始改从夏正若以为汉人作汉纪而追改之则何
故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