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失又异于此故朱子以谓恐圣人
制作不如是之纷更烦扰错乱无章也薛氏又谓鲁
历改冬为春而陈氏用其说于后传曰以夏时冠周
月鲁史也是盖知春秋改周时为不顺而又移其过
于鲁尔然谓鲁有历实刘歆之误按律历志言刘向
所总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为六历自周昭王
以下无世次故据周公伯禽以下为纪自炀公至愍
公冬至殷历每后一日则由历家假鲁君世次逆推
周正交朔之合否因号鲁历非鲁人所自为明矣宋
书礼志又言六律皆无推日食法但有考课疏密而
已是岂当代所尝用者哉刘歆惑于襄哀传文遂谓
鲁有司历而杜氏因之谬矣然说者亦是病夏时周
月不当并存故直谓春秋以夏正数月又疑若是则
古者大事必在岁首隐公不当以寅月即位其进退
无据如此固不足深辨而或者犹以为千古不决之
疑则以诗书周礼论语孟子所言时月不能皆合故
也夫三正通于民俗久矣春秋本侯国史记书王正
以表大顺与颁朔告朔为一体其所书事有当系月
者有当系时者与他经不同诗本歌谣又多言民事
故或用夏正以便文通俗书乃王朝史官记言之体
或书月则不书时或书时则不书月况伪孔注二十
五篇决非真古书其有合有否皆不可论于春秋周
礼所书正月正岁皆夏正也诸官制职掌实循二代
而损益之其着时月者又多民事与巡守A享自夏
者同故仍夏时以存故典见因革盖非赴告策书定
为一代之制者皆得通言之则又不可论于春秋矣
若论语言莫春亦如诗书言春夏皆通民俗之恒辞
也不可据以为周不改时孟子言七八月之间旱十
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在左传后则周改月犹
自若竹书又记晋曲沃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鲁隐
公之元年正月也竹书乃后人用夏正追录旧史故
与春秋不同然亦未尝辄以夏正乱春秋之时月也
盖殷周改时月与所损益只是一理如尚齿之由贵
德而贵富而贵亲亲迎之由庭而堂而户大事之由
昏而日中而日入之类皆是迭进法所以顺天道通
世变在当时自不为异故孔子以为百世可知非徒
曰以易人之观听而已彼秦人以三代为不足法既
不足以知之而后之蔽于今而不知古者亦不足以
言之也自啖赵而后学者往往习攻左氏而王周正
月为甚以其尢害于经特详着焉
熊朋来曰孔子所谓行夏之时见于答颜渊问为邦
者然也至于因鲁史作春秋乃当时诸侯奉时王正
朔以为国史所书之月为周正所书之时亦周正经
传日月自可互证而儒者犹欲执夏时之说以弃之
譬如孔子言车岂必止言殷辂哉小戴记孟献子之
言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
事于祖此言冬至在周正之春正月而夏至在周正
之秋七月明堂位所言孟春即建子月所言季夏六
月即建巳月礼记尚然况春秋乎证于左传可见已
若拘夏时周正之说则正月二月须书冬而三月乃
可书春尔且如桓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周人用仲
冬狩田此以春正月书之即建子之月书春也哀十
四年春西狩亦以周正之春行中冬之狩经十四年
春正月无冰若夏正春正则解冻矣惟建子之月无
冰故纪异而书成元年春二月无冰襄二十八年春
无冰皆可为证定元年冬十月陨霜杀菽此夏正秋
八月而书冬也若建亥之月则陨霜不为异而亦无
菽矣大抵周人虽以夏时□行豳诗周礼则然惟春
秋鲁史专主周正阳生于子即为春阴生于午即为
秋学者惑夏时之说谓至朔同日仅见于传而经无
有也不思经传所书月日参考相同试以僖五年经
传言之正月辛亥至朔月日左氏欲以见分至之例
故书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自正月以后日月可
证者经书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传书八月甲午晋
侯围上阳又书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以六十甲
子数之自隔年十二月戊申晋有申生之事越三月
即正月辛亥朔鲁闰晋难必在正月故经以春书也
是年岁在丙寅正月辛亥朔大二月辛巳朔大三月
辛亥朔小四月庚辰朔大五月庚戌朔小六月己卯
朔大七月己酉朔小八月戊寅朔大九月戊申朔小
十月丁丑朔大十一月丁未朔小十二月丙子朔大
闰十二月丙午朔小以八月戊寅朔至甲午晋围上
阳八月十七日也由八月甲午数至九月朔正得戊
申由九月戊申朔至十二月朔除两小月该八十八
日故以十二月朔得丙子其言丙子旦日在尾以冬
十二月而日在尾此时尾度多在卯且后逼闰月宜
其尚以建戌中气而合朔于卯之尾宿所谓九月十
月之交者以夏正言之所谓冬十二月者以周正书
之以经传月日参考可无疑矣或谓昭二十年己卯
传亦书春王二月己丑朔日南至自僖五年至朔同
日为始数至此年得第七章本注以为失闰按本年
十一月乙酉朔故经于此月有辛卯乃初七日也闰
当在隔年十二月而在是年八月则正月至七月皆
以失闰而差一月二十一年庚辰经书秋七月壬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