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而传于梁
  梁
梁以火德王
按陈书武帝本纪齐太平二年十月辛未梁帝禅位
于陈玺书曰昔者木运斯尽予高祖受焉今历去炎
精神归枢纽敬以火德传于尔陈一依唐虞故事王
其时陟元后
  北魏
道武帝天兴元年定以土德王
按魏书道武帝本纪天兴元年十有二月己丑帝临
天文殿太尉司徒进玺绶百官咸称万岁诏有司议
定行次尚书崔元伯等奏从土德服色尚黄数用五
未祖辰腊牺牲用白五郊立气宣赞时令敬授民时
行夏之正 按礼志天兴元年定都平城即皇帝位
立坛兆告祭天地祝曰皇帝臣敢用元牡昭告于
皇天后土之灵上天降命乃眷我祖宗世王幽都
以不德篡戎前绪思宁黎元龚行天罚殪刘显屠卫
辰平慕容定中夏群下劝进谓宜正位居尊以副天
人之望以天时人谋不可久替谨命礼官择吉日
受皇帝玺绶惟神祗其丕祚于魏室永绥四方事毕
诏有司定行次正服色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
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又黄星显曜其符也
于是始从土德数用五服尚黄牺牲用白祀天之礼
用周典以夏四月亲祀于西郊徽帜有加焉
孝文帝太和十五年更定以水德王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太和十四年八
月诏曰丘泽初制配尚宜定五德相袭分□有常然
异同之论着于往汉未详之说疑在今史群官百辟
可议其所应必令合中以成万代之式中书监高闾
议以为帝王之作百代可知运代相承书传可验虽
祚命有长短德政有优劣至于受终严祖殷荐上帝
其致一也故敢述其前载举其大略臣闻居尊据极
允应明命者莫不以中原为正统神州为帝宅苟位
当名全化迹流洽则不专以世数为与夺善恶为是
非故尧舜禅揖一身异尚魏晋相代少纪运殊桀纣
至虐不废承历之叙厉惠至昏不阙周晋之录计五
德之论始自汉刘一时之议三家致别故张苍以汉
为水德贾谊公孙臣以汉为土德刘向以汉为火德
以为水德者正以尝有水溢之应则不推运代相承
之数矣以土德者则以亡秦继历相即为次不推逆
顺之异也以为火德者悬证赤帝斩蛇之符弃秦之
暴越恶承善不以世次为正也故以承周为火德自
兹厥后乃以为常魏承汉火生土故魏为土德晋承
魏土生金故晋为金德赵承晋金生水故赵为水德
燕承赵水生木故燕为木德秦承燕木生火故秦为
火德秦之未灭皇魏未克神州秦氏既亡大魏称制
元朔故平文之庙始称太祖以明受命之证如周在
岐之阳若继晋晋亡已久若弃秦则中原有寄推此
而言承秦之理事为明验故以魏承秦魏为土德又
五纬表验黄星曜彩考氏定实合德轩辕承土祖未
事为着矣又秦赵及燕虽非明圣各正号赤县统有
中土郊天祭地肆类咸秩明刑制礼不失旧章奄岱
逾河境被淮汉非若龌龊边方c拟之属远如孙权
刘备近若刘裕道成事系蛮裔非关中夏伏惟圣朝
德配天地道被四海承干统历功侔百王光格同于
唐虞享祚流于周汉正位中境奄有万方今若并弃
三家远承晋氏则蔑中原正次之实存之无损于此
而有成于彼废之无益于今而有伤于事臣愚以为
宜从尚黄定为土德又前代之君明贤之史皆因其
可褒褒之可贬贬之今议者偏据可绝之义而不录
可全之礼所论事大垂之万叶宜并集中秘群儒人
人别议择其所长于理为悉秘书丞臣李彪著作郎
崔光等议以为尚书闾议继近秦氏臣职掌国籍颇
览前书惜此正次慨彼非绪辄仰推帝始远寻百王
魏虽建国君民兆朕振古祖黄制朔□迹有因然此
帝业神元为首案神元晋武往来和好至于桓穆洛
京破亡二帝志摧聪勒思存晋氏每助刘琨申威并
冀是以晋室衔扶救之仁越石深代王之请平文太
祖抗衡苻石终平燕氏大造中区则是司马祚终于
郏r而元氏受命于云代盖自周之灭及汉正号几
六十年着符尚赤后虽张贾殊议疑而卒从火德
以继周氏排虐嬴以比共工蔑暴项而同吴广近蠲
谬伪远即神正若此之明也宁使白蛇徒斩雕云空
结哉自有晋倾沦暨登国肇号亦几六十余载物色
旗帜率多从黑是又自然合应元同汉始且秦并天
下革k法度汉仍其制少所变易犹仰推五运竟踵
隆姬而况刘石苻燕世业促褊纲纪弗立魏接其弊
自有彝典岂可异汉之承木舍晋而为土邪夫皇统
崇极承运至重必当推协天绪考审正次不可杂以
c窃参之强狡神元既晋武同世桓穆与怀愍接时
晋室之沦平文始大庙号太祖抑亦有由绍晋定德
孰曰不可而欲次兹伪c岂非惑乎臣所以ff惜
之唯垂察纳诏令群官议之十五年正月侍中司空
长乐王穆亮侍中尚书左仆射平原王陆睿侍中吏
部尚书中山王王元孙侍中尚书驸马都尉南平王
冯诞散骑常侍都曹尚书新秦侯游明根散骑常侍
南部令邓侍祖秘书中散李恺尚书左丞郭祚右丞
霸城子卫庆中书侍郎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