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未有君而忠臣可知者孝子之谓也未有长而顺
下可知者弟弟之谓也未有治而能仕可知者先修
之谓也故曰孝子善事君弟弟善事长君子一孝一
悌可谓知终矣
  曾子事父母章
单居离问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乎曾子曰有爱而
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
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
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辨争辨者作乱之所由兴
也由己为无咎则宁由己为贤人则乱孝子无私乐
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孝子唯巧变故父母
安之若夫坐如尸立如齐弗讯不言言必齐色此成
人之善者也未得为人子之道也
王充论衡
  感虚篇
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曾子出薪于野有客至
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参方到即以右手~其左臂曾
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
欲去吾~臂以呼汝耳盖以至孝与父母同气体有
疾病精神辄感曰此虚也夫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乃
谓德化至天地俗人缘此而说言孝悌之至精气相
动如曾母臂痛曾子臂亦辄痛曾母病曾子亦病曾
母死曾子辄死乎考曾母先死曾子不死矣此精气
能小相勋不能大相感也世称申喜夜闻其母歌心
动开关问歌者为谁果其母盖闻母声声音相感心
悲意动开关而问盖其实也今曾母在家曾子在野
不闻号呼之声母小~臂安能动子疑世人颂成闻
曾子之孝天下少双则为空生母~臂之说也
  薄葬篇
夫言死无知则臣子倍其君父故曰丧祭礼废则臣
子恩泊臣子恩泊则倍死忘先倍死忘先则不孝狱
多圣人惧开不孝之源故不明无知之实异道不相
连事生厚化自生虽事死泊何损于化使死者有知
倍之非也如无所知倍之何损明知其无知未必有
倍死之害不明无知成事已有贼生之费孝子之养
亲病也未死之时求卜迎医冀祸消药有益也既死
之后虽审如巫咸良如扁鹊终不复生何则知死气
绝终无补益治死无益厚葬何差乎倍死恐伤化绝
卜拒医独不伤义乎亲之生也坐之高堂之上其死
也葬之黄泉之下黄泉之下非人所居然而葬之不
疑者以死绝异处不可同也如当亦如生存恐人倍
之宜葬于宅与生同也不明无知为人倍其亲独明
葬黄泉不为离其先乎亲在狱中罪疑未定孝子驰
走以救其难如罪定法立终无门户虽曾子子骞坐
泣而已何则计动无益空为烦也今死亲之魂定无
所知与拘亲之罪决不可救何以异不明无知恐人
倍其先独明罪定不为忽其亲乎圣人立义有益于
化虽小弗除无补于政虽大弗与今厚死人何益于
恩倍之弗事何损于义
扬雄法言
  孝至篇
孝莫大于宁亲宁亲莫大于宁神宁神莫大于四表
之欢心撰孝至孝至矣一言而该圣人不加焉父母
子之天地与无天何生无地何形天地裕于万物万
物裕于天地裕父母之裕不裕矣事父母自知不足
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孝
子有祭乎有斋乎夫能存亡形属荒绝者惟斋乎故
孝子之于斋见父母之存也是以祭不宾人而不祭
豺獭乎或曰死生尽礼可谓能子乎曰石奋石建父
子之美也无是父无是子无是子无是父或曰必也
两乎曰与尧无子舜无父不如尧父舜子也子有含
菽絮而致滋美其亲将以求孝也
马融忠经
  保孝行章
夫惟孝者必贵于忠忠苟不行所率犹非其道是以
忠不及之而失其守匪惟危身辱及亲也故君子行
其孝必先以忠竭其忠则福禄至矣故得尽爱敬之
心以养其亲施及于人此之谓保孝行也诗云孝子
不匮永锡尔类


若思孝而忘忠犹求福而弃天忠不居心动皆
 邪僻既失于忠又失于孝惟忠则得福众善攸归
 身安亲乐得保于孝
晋孙绰集
  喻道论
或难曰周孔之教以孝为首孝德之至百行之本本
立道生通于神明故子之事亲生则致其养没则奉
其祀三千之责莫大无后体之父母不敢夷毁是以
乐正伤足终身含愧也而沙门之道委离所生弃亲
即□\剔发须残其天貌生废色养终绝血食骨肉
之亲等之行路背理伤情莫此之甚而云弘道敦仁
广济群生斯何异斩刈根本而修枝干而言不殒硕
茂未之闻见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此大乖于世教子
将何以祛之答曰此诚穷俗之所甚惑倒见之为大
谬咨嗟而不能默已者也夫父子一体惟命同之故
母啮其指儿心悬骇者同气之感也其同无间矣故
唯得其欢心孝之尽也父隆则子贵子贵则父尊故
孝之为贵贵能立身行道永光厥亲若匍匐怀袖日
御三牲而不能令万物尊己举世我赖以之养亲其
荣近矣夫缘督以为经守柔以为常形名两绝亲我
交忘养亲之道也既已明其宗且复为客言其次者
夫忠孝名不并立颖叔违君书称纯孝石F戮子臣
节乃全传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策名委贽贰乃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