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孝不必家到户至日见而语之但行孝于内
 其化自流于外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谏诤章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
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事父有隐无犯又敬不违故疑而问之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有非而从成父不义理所不可故再言之
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
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
道不失其家


降杀以两尊卑之差争谓谏也言虽无道为有
 争臣则终不至失天下亡家国也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令善也益者三友言受忠告故不失其善名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父失则谏故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



不争则非忠孝
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荀子
  子道篇
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
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
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
命乃敬
韩诗外传
  父子
夫为人父者必怀慈仁之爱以畜养其子抚循饮食
以全其身及其有识也必严居正言以先导之及其
束发也授明师以成其技十九见志请宾冠之足以
死其意血脉澄静娉内以定之信承亲授无有所疑
冠子不言发子不笞听其微谏无令忧之此为人父
之道也诗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
我顾我复我出人腹我
大戴礼
  曾子本孝
孝子之使人也不敢肆行不敢自专也父死三年不
敢改父之道又能事父之朋友又能率朋友以助敬

  曾子立孝
为人子而不能孝其父者不敢言人父不能畜其子
者也故与父言言畜子与子言言孝父
刘向说苑
  建本
天之所生地之所养莫贵乎人人之道莫大乎父子
之亲君臣之义父道圣子道仁君道义臣道忠贤父
之于子也慈惠以生之教诲以成之养其谊藏其伪
时其节慎其施子年七岁以上为之择明师选良友
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故贤子之事亲发
言陈辞应对不悖乎耳趣走进退容貌不悖乎目卑
体贱身不悖乎心君子之事亲以积德子者亲之本
也无所推而不从命推而不从命者惟害亲者也故
亲之所安子皆供之贤臣之事君也受官之日以主
为父以国为家以士人为兄弟故苟有可以安国家
利民人者不避其难不惮其劳以成其义故其君亦
有助之以遂其德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
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
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君以臣
为本臣以君为本父以子为本子以父为本弃其本
荣华稿矣
班固白虎通
  爵
春秋谷梁传曰追赐死者非礼也王制曰葬从死者
祭从生者所以追孝继养也葬从死者何子无爵父
之义也礼中庸记曰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
以士子为大夫父为士祭以大夫葬以士也
  诛伐
子得为父报雠者臣子于君父其义一也忠臣孝子
所以不能已以恩义不可夺也故曰父之雠不与共
天下春秋传曰子不复雠非子父母以义见煞子不
复雠者为往来不止也
春秋曰父不受诛子复雠可诛犹责也诛其人责其
罪极其过恶春秋曰楚子虎诱蔡侯般煞之于申传
曰诛君之子不立讨者何谓讨犹除也欲言臣当扫
除君之贼春秋曰卫人煞州吁于濮传曰其称人何
讨贼之辞也
  谏诤
子谏父不去者父子一体而分无相离之法犹火去
木而灭也论语事父母几谏下言又敬不违臣之谏
君何取法法金正木也子之谏父法火以揉木也臣
谏君以义故折正之也子谏父以恩故但揉之也
  又
君不为臣隐父独为子隐何以为父子一体而分荣
耻相及故论语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兄弟相为隐
乎曰然与父子同义故周公诛四国常以禄甫为主

应劭风俗通义
  正失
 俗说彭城相袁元服父字伯楚为光禄卿于服中
 生此子时年长矣不孝莫大于无后故取举之君
 子不隐其过因以服为字
谨按元服名贺汝南人也祖父名原为侍中安帝始
加元服百官会贺临严垂出而孙适生喜其嘉会因
名曰贺字元服原父安为司徒忠蹇匪躬尽诚事国
启发和帝诛讨窦氏中兴以来最为名宰原有堂构
之称矜于法度伯楚名彭清拟夷叔政则冉季历典
三郡致位上列贺早失母不复继室云曾子失妻而
不娶曰吾不及尹吉甫子不如伯奇以吉甫之贤伯
奇之孝尚有放逐之败我何人哉及临病困□使留
葬侍卫先公慎无迎取汝母丧柩如亡者有知往来
不难如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