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父后妻
因父而得母称若如来旨本父亦可无心丧乎何直
父之后妻论又云礼言旧君其尊岂复君乎已去其
位非复纯臣须言旧以殊之别有所重非复纯孝故
言其已见之目以其父之文是名异也此又非通论
何以言之其旧训殊所用亦别旧者易新之称其者
因彼之辞安得以相类哉至如礼云其父析薪其子
不克负荷传云卫虽小其君在焉若其父而有异其
君复有异乎斯不然矣斯不然矣今炫敢违礼乖令
侮圣干法使出后之子无情于本生名义之分有亏
于风俗徇饰非于明世强媒□于礼经虽欲扬己露
才不觉言之伤理事奏竟从子翊之议
郑译传译字正义父道邕魏司空译颇有学识兼知
锺律善骑射译从祖开府文宽尚魏平阳公主则周
太祖元后之妹也主无子太祖令译后之由是译少
为太祖所亲文宽后诞二子译复归本生
房彦谦传彦谦字孝冲年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
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后丁所继母忧
勺饮不入口者五日
薛道衡传道衡以忆高G帝令自尽妻子徙且末有
子五人收最知名出继族父孺孺与道衡偏相友爱
收初生即与孺为后养于孺宅至于成长殆不识本

唐书薛收传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隋内史侍郎道
衡子也出继从父孺年十二能属文以父不得死于
隋不肯仕郡举秀才不应
按隋书唐书所
载互异故并列之

崔植传植字公修佑甫弟庐江令婴甫子也佑甫病
谓妻曰吾殁当以庐江次子主吾祀及卒护丧者以
闻帝恻然召植使即丧次终服补弘文生
戴胄传傥拮右孕肿又恋挛后至德干封中累迁
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阅十数年父子继为宰相
世诧其荣
辽史耶律隆运传隆运本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
使匡嗣之子也赐姓名薨无子清宁三年以魏王贴
不子耶鲁为嗣天祚立以皇子教卢斡继之
宋史李P传P字明远深州饶阳人父超晋工部郎
中集贤殿直学士从大父右资善大夫超无子以P
为后初超未有子P母谢方娠指腹谓叔母张曰生
男当与叔母为子故P出继于超P再相因表其事
求赠所生父母官诏赠其祖温太子太傅祖母权氏
莒国太夫人超太子太师谢氏郑国太夫人
蔡齐传齐无子以从子延庆为后既殁有遗腹子曰
延嗣延庆字仲远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乃归其
宗籍家所有付之无一毫自予莱人义焉
宇文绍节传绍节字挺臣祖虚中签书枢密院事父
师援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
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
马廷鸾传廷鸾字翔仲本灼之子继灼兄光后甘贫
力学既冠里人聘为童子师遇有酒食馔则念母藜
藿不给为之食不下咽
曹觐传觐字仲宾曹修礼子也叔修古卒无子天章
阁待制杜祀为言于朝授觐建州司户参军为修古

司马梦求传梦求叙州人温国公光之后也母程归
及门夫死誓不他适旌其母曰节妇梦求其族子取
以为后
吕祖俭传祖俭除籍田令中丞何淡所生父继室周
氏死淡欲服伯母服下太常百官杂议祖俭贻书宰
相曰礼曰为骋财拚呤俏白也母今周氏非中丞
父之妻乎将不谓之母而谓之何中丞为风宪首而
以不孝令百僚何观焉
濮安懿王允让传允让字益之嘉佑四年薨年六十
五赠太尉中书令追封濮王谥安懿仁宗在位久无
子乃以王第十三子宗实为皇子仁宗崩皇子即位
是为英宗治平元年宰相韩琦等奏请下有司议濮
安懿王及谯国夫人王氏襄国夫人韩氏仙游县君
任氏合行典礼诏须大祥后议之二年乃诏礼官与
待制以上议翰林学士王等奏曰谨按仪礼丧服
为人后者传曰何以三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
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
子谓皆如亲子也又为人后者为其父母传曰何以
期不二斩持重于大宗降其小宗也为人后者为其
昆弟传曰何以大功为人后者降其昆弟也先王制
礼尊无二上若恭爱之心分于彼则不得专于此故
也是以秦汉以来帝王有自旁支入承大统者或推
尊其父母以为帝后皆见非当时取议后世臣等不
敢引以为圣朝法况前代入继者多宫车晏驾之后
援立之策或出臣下非如仁宗皇帝年龄未衰深惟
宗庙之重祗承天地之意于宗室众多之中简推圣
明授以大业陛下亲为先帝之子然后继体承祧光
有天下濮安懿王虽于陛下有天性之亲顾复之恩
然陛下所以负端冕富有四海子子孙孙万世相
承皆先帝德也臣等窃以为濮王宜准先朝封赠期
亲尊属故事尊以高官大国谯国襄国仙游并封太
夫人考之古今为宜称于是中书奏王等所议未
见详定濮王当称何亲名与不名等议濮安于仁
宗为兄于皇帝宜称皇伯而不名如楚王泾王故事
中书又奏礼与令及五服年月敕出继之子于所继
所生皆称父母又汉宣帝光武皆称父为皇考今
等议称濮王为皇伯于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