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不
才不宜污侍从封词目还中书命遂寝判吏部流内
铨益州推官乘泽父留乡里死三年矣泽为弗知者
而调京师既觉而去黯奏劾废终身福州推官刘\
挟数术言人祸福多游公卿门黯奏以为灵台郎时
诏两制两省官唯公事许至中书枢密院见执政群
臣心知其非而嫌于自言后黯知许州乃言他官皆
得见执政而侍从近臣反□斥疑间如此尝闻先朝
用王禹请百官候谒宰相并于政事堂枢密使亦
须聚坐接见以防请托令下左正言谢泌上书以谓
非人主推赤心待大臣大臣展四体报人主之谊即
时追寝前诏徙襄州迎父之官而父有故人在部中
遣直厅卒致问黯辄笞卒父恚一夕归乡里他日疾
且亟黯内怀不自安请徙郡及解官就养不报乃弃
官去而御史吴中复等劾黯辄委州印挠朝廷法黜
知郢州未及任父死服除勾当三班院为翰林学士
唐介等坐言陈升之不当柄用皆外补黯奏介等敢
言请宽之以疾请郡改侍读学士知邓州未行疾愈
复以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时官吏有以祖父嫌名
援律为请授他官黯言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律
府号官称犯祖父名而冒荣居之又上书若奏事犯
祖庙讳罪皆有差又曰若嫌名及二名偏犯者不坐
今官吏许避嫌名则或有如此而不自言者可坐以
冒荣之律乎国朝雍熙中尝诏除官犯私讳者三省
御史台五品文班四品以上许用式奏改余不在此
制请约雍熙诏书自某品而上以礼律从事诏非嫌
名及二名不以品秩高下皆听避累迁尚书左司郎
中权知开封府两军狱囚岁瘐死者众而吏不任其
责黯言吏或怠于视囚饥渴疾病因以致死请岁计
死者多少而赏罚之府吏额七百人以罪废复叙者
皆数外补之黯请叙者须有阙乃补然所断治或出
已见人不以为允御史中丞王畴与其属陈经吕诲
傅尧俞谏官司马光龚鼎臣王陶皆言黯刚愎自任
赦书下府罪应释者反重刑之罢为同提举在京诸
司库务英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受诏撰仁宗实录权
知审刑院为群牧使时封拜皇子并除检校太傅黯
言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天子之所师法子为父
师于义不可盖前世因循弗思之过请自今皇子及
宗室属卑者皆毋兼师傅官随其迁序改授三公下
两制议请如黯奏而中书亦谓自唐以来亲王无兼
师傅者国朝以三师三公皆虚名故因而授之宜正
其失诏可迁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未几以吕诲知杂
事诲尝弹治黯逡巡引避黯言尝荐诲为御史知其
方正谨厚一时公言非有嫌怨愿终与共事诲乃就
职时帝初即位王广渊周孟阳以藩邸之旧数召对
黯言俊V满朝未有一被召者独亲近一二旧人示
天下以不广请如太宗故事召侍从馆阁之臣以备
顾问帝尝从容谓黯曰朕欲用人少可任者黯对天
下未尝乏人顾所用如何尔退而上五事一知人之
明二养育以渐三材不求备四以类荐举五择取自
代后与两制合议请以濮王为皇伯执政弗从数诣
中书争论会大雨水时黯已被疾疏言简宗室逆天
时则水不润下今二三执政知陛下为先帝后乃阿
谀容说违背经义建两统贰父之说故七庙神灵震
怒天降雨水流杀人民既病求出以翰林侍读学士
知陈州未行卒年四十四口占遗奏数百言犹以濮
王议为请赠尚书礼部侍郎初黯母陈归宗继母史
在堂后迎陈归二母不相善黯能安以事之黯修洁
自喜在朝数言事或从或否人称其介直然卞急初
通判襄州疑优人戏己以人啖之在开封为罪人
所詈又啖以人言者亦以是诋之
  吴及
按宋史本传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
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
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
于一路辟大理寺检法官徙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
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
继嗣事至和元年上疏曰臣闻官师相规工执艺事
以谏臣幸得待罪法吏辄原刑法之本以□愚忠切
惟前世肉刑之设断支体刻肌肤使终身不息汉文
感缇萦之言易之鞭棰然已死而笞未止外有轻刑
之意其实杀人祖宗鉴既往之弊蠲除烦苛始用折
杖之法新天下耳目兹盖旷古圣贤思所未至陛下
深恻民隐亲览庶狱历世用刑无如本朝之平恕宜
乎天降之祥而方当隆盛之时未享继嗣之庆臣窃
惑焉或者宦官太多而陛下未悟也何则肉刑之五
一曰宫古人除之重绝人之世今则宦官之家竞求
他子剿绝人理希求爵命童幼何罪陷于刀锯因而
夭死者未易悉数夫有疾而夭治世所羞况无疾乎
有罪而宫前王不忍况无罪乎臣闻汉永平之际中
常侍四员小黄门十人尔唐太宗定制无得逾百员
且以祖宗近事较之祖宗时宦官凡几何人今凡几
何人臣愚以谓胎卵伤而凤皇不至宦官多而继嗣
未育也伏望顺阳春生育之令浚发德音详为条禁
进献宦官一切权罢擅宫童幼置以重法若然则天
心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