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外而四肢百骸内而五脏六
腑岂判然不相关乎心火肾水肝木肺金脾土此人
身之五行也故五藏虽在内也然肺养皮毛心养血
脉脾养肌肉肝养筋膜肾养骨髓内外本相贯也亦
非五行各一其属而不相涉也肺主声也入心为言
入肝为呼入脾为歌入肾为呻吟自入则为泣矣肝
主色也入肺为白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肾为黑自
入则为青矣心主臭也入肝为臊臭入肺为腥臭入
脾为香臭入肾为腐臭自入为焦臭矣脾主味也入
心为苦入肝为酸入肺为辛入肾为咸自入则为甘
矣肾主液也入心为汗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为
涎自入则为唾矣惟其自相贯通是以内外自无间
隔肝窍于目而辨五色肺窍于鼻而别五香心窍于
舌而知五味脾窍于口而纳五谷肾窍于耳而通五
声故一岁之间肝主春而其脉弦象甲乙木也心主
夏而其脉钩象丙丁火也肺主秋而其脉毛象庚辛
金也肾主冬而其脉石象壬癸水也脾虽旺于长夏
而主乎四季弦钩毛石一以脾胃为本象戊己土也
五行相生循环无端在天时为十二月在地支为十
二位在人身为十二经曾何间乎非特一岁为然即
一昼夜日经二十八宿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而人身
经脉与之相运旋而不停焉如子注胆丑注肝寅注
肺卯注大肠辰注胃已注脾午注心未注小肠申注
膀胱酉注肾戌注心包亥注三焦周而复始候脉者
候此而已一岁春以肝为主一日子以胆为主天地
人身一气周流合此为平太过则数不及则迟惟人
身违天地之冲和而百病生焉者又岂特一日为然
呼吸何其速也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为阳而
应乎天吸为阴而应乎地一呼一吸与天地阴阳相
贯彻也是故五行相生相□要不出乎阴阳二者而
已自顶至踵凡骨节皮毛脏腑经络其所以相流通
者不过精津涕唾血液而其所以运行之者非气乎
彼以气血分阴阳者谓气为卫卫行脉外血为营营
行脉中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和则脉
平气血乱则脉病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是
亦不知脉与气血一也不然任督二脉为一身阴阳
之海元气之会虽欲二之不可得也又有以魂魄分
阴阳者气之呼吸为魂耳目精明为魄魄主纳受魂
主经营故魄属阴魂属阳也然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亦自有不可得而离者离之则非人矣或又以脏为
神气所藏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
精与志而谓之七神者然神岂有七乎盖人心之神
乘气机以出入虽曰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其实神臧
气中犹天气下降于地气载乎神犹地道顺承乎天
故干统天坤顺承天乾坤合斯万物由之以化生神
气合斯万化由之以运用而坤道无成以代有终则
又总归之干也气载乎神而人身非神以为之主乎
所以谓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夫固三才合一之
道韩持国问精住气住神住之说明道总归之求于
心者此也故曰养德养生非二事而安身正所以崇
其德也否则神不足以宰气喜怒哀乐失其节而戕
于中寒暑燥湿失其调而攻于外五色适以害吾目
五声适以害吾耳五香五味适以害吾口与鼻而百
凡思虑适以乱吾之心矣心乱则神疲神昏则气衰
精血枯竭神气两离形且不能保矣又何德之足云
即是观之人之元神完具而和气冲融于一身常与
阴阳五行相为贯彻则天地合德殆有不以生死为
存亡者矣非谓德盛则人可长生不死也神本生生
不息即朝闻道可以夕死即三不朽而太上以德之
谓也呜呼世之人孰不欲其身之安使百病不相侵
乎然未有不致中和以养其德而能安其身者有志
之士孰不欲其德之修使百行之皆全乎然未有不
能燮理阴阳以养其身而能修其德者信乎养德养
生安身崇德非二事也但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
者为大人志学者其明之


 身体部汇考一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
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
强也


此言天地阴阳之所不能全惟其阴阳精气运
 行故能生长收藏化生万物其在人亦当配天地
 以养头足勿使邪气居之天不足西北者阳中之
 阴不足也故西北方阴也而人之右耳目不如左
 明也左为阳而右为阴阴不足于上也地不满东
 南者阴中之阳不足也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
 足不如右强也右为阴而左为阳阳不足于下也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
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
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
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


天有精地有形东方阳也其精气上升而并于
 上并于上则上盛而下虚故使人之耳目聪明而
 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其精气下降而并于下并
 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人之耳目不聪明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