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暇带冠不及正蒲伏而走上车而驰必不能自
免于千步之中矣今坐而正冠起而更衣徐行而出
门上车而步马颜色不变此众人所以为死也而反
乃以得活
续博物志人死必视其形如生人足不青皮不皱目
光不毁头发尽脱而失形骨者皆尸解也
笔记吾殁后称家之有亡以治丧敛用濯浣之鹤氅
纱表帽□履三日棺三月葬慎无为阴阳拘忌棺用
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腊吾骸朽
衣巾而已吾之[然朗朗有识者还于造物放之太
虚可腐败者合于黄垆下付无穷吾尚何患掘冢三
丈小为冢室劣取容棺及明器左置明水水二盎酒
二缸右置米面二奁朝服一称私服一称革履一副
左列吾志右刻吾铭即掩圹惟简惟俭无以金铜杂
物置冢中吾学不名家文章仅及中人不足垂后为
吏在良二千石下可着数人故无功于国无惠于人
不可以请谥有司不可受R赠又不宜求巨公作志
及碑冢上树五株柏坟高三尺石翁仲兽不得用盖
自标置者非千载永安计尔不得作道佛二家斋醮
此吾生平所志若等不可违命作之违命作之是死
吾也是以吾为遂无知也丧之诣茔以绘布缠棺四
引勿得作方相俑人陈列衣服器用累吾之俭吾
生平语言无过人者慎无妄编缀作集
铭曰祁之为名宋之为氏学也则儒亦显其仕行年
六十有四孤操完履三封之南葬从孔子
生非吾生死非吾死吾亦妄吾要明吾理吾侍上讲
劝凡十七年上颇记吾面目姓名然身后不得妄丐
恩泽为无厌事若等兄弟十四人惟二孺儿未经任
子此以诿莒国公莒公在若等不为孤矣孔子称天
下有至德要道谓之孝故自作经一篇以教后人必
到于善谓曰至莫不切于事谓曰要举一孝百行无
不该焉故吾以此教若等凡孝于亲则悌于长友于
少慈于幼出于事君则为忠于朋友则为信于事为
无不敬无不敬则庶乎成人矣若等兄弟十四人虽
有异母者但古人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况同父均气
乎诗称死丧之威兄弟孔怀不可不念也兄弟之不
怀求合他人他人渠肯信哉纵阳合之彼应背憎也
若等视吾事莒公莒公友吾云何可以为法矣大抵
人不可以无学至于章奏笺记随宜为之天分自有
所禀不可强也要得数百卷书在胸中则不为人所
轻诮矣
贵耳集司马公语元城曰因看三国志识破一事曹
公平日之奸至此尽矣临死作遗令令者世之遗嘱
也操之遗令谆谆数百言下至分香卖履之事家人
婢妾无不处置独禅代之事此子孙自为吾未尝教
为之实以天下遗子孙自享汉臣之名奸雄虽死亦
有术也操夜卧圆枕啖野葛尺许饮c酒至一盏恐
人报己扬此声以诳人遗令又扬此声以诳后世
老学庵笔记古所谓路寝犹今言正厅也故诸侯将
薨必迁于路寝不死于妇人之手非唯不渎亦以绝
妇寺矫命之祸也近世乃谓死于堂奥为终于正寝
误矣前辈墓志之类数有之皆非也黄鲁直诗云公
虚采苹宫行乐在小寝按鲁僖公薨于小寝杜预谓
小寝夫人寝也鲁直亦习于近世谓堂为正寝故以
小寝为妾媵所居耳不然既云虚采苹宫又云在小
寝何耶
容斋续笔老子出生入死章云出生入死生之徒十
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
故以其生生之厚王弼注曰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
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极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
之极十分亦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无生之地
焉其说甚浅且不解释后一节惟苏子由以谓生死
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岂非生死之道九
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
使人自得之以寄无思无为之妙其论可谓尽矣
比事摘录宪宗赐裴晋公玉带公临终封进表曰内
府之珍先朝所赐既不敢将归地下又不合留在人
间识者赏其明而简王文正公疾革上临视赐白金
五千两召杨文公于床前作让表公览乃自书四句
已惧多藏况无用处见谋散施以息灾殃是夕公薨
文公叹曰精爽不乱如此前代之风后世之法也
性理会通朱子曰尝见辅汉卿说某人死其气温温
然熏蒸满室数日不散是他气盛所以如此刘元城
死时风雷轰于正寝云雾晦冥少顷辨色而公已薨
矣他是甚么样气魄曰莫是元城忠诚感动天地之
气否曰只是元城之气自散尔他养得此气刚大所
以散时如此
冥影契佛氏云生死事大仲尼云朝闻夕死然则道
之未闻死不得也不但死不得虽生在世间亦在鬼
窟里过日盖其死也久矣何必死而谓之死先须生
得然后死得其所以死乃其所以生者也故曰未知
生焉知死程子曰死之道即生是也更无别理
病榻寤言死生者天地之定制人理之必至定于禀
气受形之初不以贵贱爱恶有所增损故曰贤愚同
尽然而颜跖之辨大椿之于朝菌玉石俱焚熏莸同
臭而其辨不可紊也故有死而不朽没世而名无称
与草木同腐者非所论于生死之同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