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
则邪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
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为不少矣一哄之市不
胜异意焉一卷之书不胜异说焉一哄之市必立之
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也况
习是之胜非乎于戏学者审其是而已矣
  问明
或曰小每知之可谓师乎曰是何师欤是何师欤天
下小事为不少矣每知之是谓师乎师之贵也知大
知也小知之师亦贱矣
王符潜夫论
  赞学
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
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
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故志曰黄帝师风后颛顼师
老彭帝喾师祝融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
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若此
言之而信则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十一君者皆
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

徐干中论
  治学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
贤者不能学于远乃学于近故以圣人为师昔颜渊
之学圣人也闻一以知十子贡闻一以知二斯皆触
类而长之笃思而得之者也非唯贤者学于圣人圣
人亦相因而学也孔子因于文武文武因于成汤成
汤因于夏后夏后因于尧舜故六籍者群圣相因之
书也其人虽亡其道犹存今之学者勤心以取之亦
足以到昭明而成博达矣
宋周子通书
  师
或问曷为天下善曰师曰何谓也曰性者刚柔善恶
中而已矣


此所谓性以气禀而言也
不达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
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
为邪佞
 刚柔固阴阳之大分而其中又各有阴阳以为善
 恶之分焉恶者固为非正而善者亦未必皆得乎
 中也
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
 此以得性之正而言也然其以和为中与中庸不
 合盖就已发无过不及者而言之如书所谓允执
 厥中者也
故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故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名而师道立矣
 师者所以攻人之恶正人之不中而已矣
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册府元龟
  帝王尊师
周礼师氏以诏王传曰诏于天子无北面又曰当
其为师则弗臣然则尊贤贵德承师问道屈万乘之
重明五学之义上以达经国之要下以得化人之本
是知尊师重傅则法度存虽曰圣人必繇学也严恭
之道于是在焉若乃尊其爵位委以枢要厚师臣之
遇执弟子之礼或不名以示恩或乞言以敦教生则
优其奉禄殁则蒙其渥泽至于幸第以存问变服以
临吊皆所以成主善之美繇谘德之旨诚帝者之懿
范也故曰虽天子必有尊也斯之谓欤
  师道
夫师严道尊民乃贵学束修受业人知向方是故传
先圣之训有在三之重焉若乃列徒着籍而博喻不
倦升堂窥奥而请益弥坚心志既通行业增广道之
所在义亦至焉故有庐墓尽哀去官行服或咏叹其
至德或撰集其绪言或罔避严刑上章以讼其枉或
不敢受爵让封以归其功或藐是孤遗窜身以全受
或罹于刑辟冒禁以收瘗是皆诚发于衷义形于外
足以报师资之德敦风教之本诚士大夫之懿行哉
朱子语类
  力行
问人伦不及师何也曰师之义即朋友而分则与君
父等朋友多而师少以其多者言之又问服中不及
师何也曰正是难处若论其服则当与君父等故礼
谓若丧父而无服又曰平居则
李问人伦不及师曰师与朋友同类而势分等于君
父唯其所在而致死焉
性理会通
  人伦
程子曰学者必求其师记问文章不足以为人师以
所学者外也故求师不可不慎所谓师者何也曰理
也义也
古之人得其师传故因经以明道后世失其师传故
非明道不能以知经
孔子弟子自孔子没后各自离散只有曾子便别如
子夏子张欲以所事孔子事有若独曾子便道不可
自子贡以上必皆不肯某自涪陵归见门人皆已支
离不知他日身后又如何也但得个信时便自有长
进处孔子弟子甚多亦不能皆合于孔子如子路言
子之迂也又曰末之也已及其退思终合于孔子只
为他信便自然思量到也
程子曰师不立服不可立也当以情之厚薄事之大
小处之如颜闵于孔子虽斩衰三年可也其成己之
功与君父并其次各有浅深称其情而已下至曲艺
莫不有师岂可一概制服
圣人不制师之服师无定体如何是师见彼之善而
己效之便是师也故有得其一言一义如朋友者有
相亲炙而如兄弟者有成就己身而恩如天地父母
者岂可一概服之故圣人不制其服心丧之可也孔
子死吊服加麻亦是服也却不得谓无服也
蓝田吕氏曰古者宪老而不乞言宪者仪刑其德而
已无所事于问也其次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