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归足
下亮之而已愈白
  策问            前人
问古之学者必有所师以通其业成就其德者由汉
代以来师道日微然犹时有授经传业者及于今则
无闻矣德行若颜回言语若子贡政事若子路文学
若子游犹且有师非独如此虽孔子亦有师问礼干
老□问乐于苌弘是也今之人不及孔子颜回远矣
而且无所师然其不闻有业不通而道德不成者何

  上韩吏部书        林简言
人有儒其业与孟轲同代而生不遂师于轲不得闻
乎道阁下岂不谓之惜乎又有与扬雄同代而生不
遂师于雄不得闻乎道阁下岂不谓之惜乎有习于
琴者问其所习必曰吾师于某某所传师旷之道也
习于弧者问其所习必曰吾师于某某所传濯孺子
之道也脱二人未至于古然亦无敢是非者以所习
有据故也傥曰吾自能非授受于人也必知其音俚
音也其能庸能也呜呼圣人之道与琴弧之道相远
矣而琴弧尚能自习之如此况圣人之道乎去夫子
千有余载孟轲扬雄死今得圣人之旨能传说圣人
之道阁下耳今人视阁下之门孟轲扬雄之门也小
子幸儒其业与阁下同代而生阁下无限其门俾小
子不得闻其道为异代惜焉
  荐师疏          李德裕
前试宣州溧水县尉胡震博通六艺华皓一志臣童
幼之时从震授业岂谓年逾四纪位列三公虽自君
恩亦由儒训幸因家旧事辄敢荐闻
  胡先生墓表

    宋欧阳修
先生讳瑗字翼之姓胡氏泰州如□人先生为人师
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
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久而尊师道废久矣自景佑
明道以来学者有师惟先生暨泰山孙明复石守道
三人而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学弟子去来常数
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行之数
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庆历四年天子
开天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始慨然诏州县皆立学
于是建太学于京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之法
以为太学法至今为着令后十余年先生始来居太
学学者自远而至太学不能容取旁官署以为学舍
礼部贡举岁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其高第
者知名当时或取甲科居显仕其余散在四方随其
人贤愚皆循循雅饬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为先生
弟子其学者相语称先生不问可知为胡公也嘉佑
元年迁太子中允仍居太学已而东归太学诸生与
贤士大夫送之东门执弟子礼路人嗟叹以为荣
  师说            王令
上古之书既已汨没其它治具不可稽见而五帝之
学求之传说间或见之夏商之书虽号残缺然学之
名具存周则大备故其设施炳然彰白若然帝王之
于治具它虽世有取舍于学则未闻或废也岂非君
师云者两立不可一缺耶夫惟至治之世其措民各
有本而次第之以及其化故地有井而自养其业虽
有士农工商之云未尝不力而食因其资给然后绳
其游惰澄其淫邪锄其强梗其治略已定矣然犹乡
遂有庠序之教家国有塾学之设自世子以及卿大
夫之子皆入学为之师以谕其道为之保以诏其业
示之智仁圣义中和使相充扩孝友睦□任恤使相
修饰礼乐射御书数使相开晓故其左右之闻前后
之观不仁义则礼乐迨其淬磨渐渍之成则入孝而
出弟尊尊而长长然后取而置之民上则君尽其所
以为君臣尽其所以为臣卒无一背戾者其出于学
而存于师也道之衰微迄于余周如担石之将坠其
引缀未绝者犹一□发继之暴秦不扶而抑遂至堕
坏汉兴宜大更制而裁补缝之故其俗无所防范听
民所为卒于无所不至然能制郡县创孔子祠立五
经博士置弟子员策贤良求经术以对当世得失于
古虽未为善而其风俗遂号为平岂前世遗风余化
渐迳疃未斩耶抑民苦秦而效易见也当此之时
士犹能相尊师故终汉世传诗书礼易春秋而名家
者以百十计晋魏而下以沉溺更数十世唯唐为
近古大抵u追齐汉治而未能远过呜呼何为而止
此也夫天下之所以不治患在不用儒而汉唐以来
例尝任儒矣卒不甚治者何也有儒名有儒位而不
用儒术而然尔其弊在于学师不立而育贤无方圣
人之道不讲不明士无根源而竞枝流故不识所以
治乱之本而不知所以为儒之任而又上之取之不
以实而以言故也夫人所以能自明而诚者已非生
知则出于教导之明而修习之至也如其无师则天
下之士虽有强力向进之心且何自明而诚也夫天
下之材力训导而懋勉之且犹患其□窳故七十子
亲逢圣人而熏炙之其闻与见不为不至犹且柴愚
参鲁师僻由痛筒皇苊而货殖冉求为宰而赋粟
倍又况后圣人数千岁其书残缺讹蠹又资才下于
数子而欲听其自为而不立学与师犹其愿获而顾
不耕也如必待其自贤而取之多见其希阔不可俟
也自周至唐绵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