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授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辞行,乃改待制知江州。权尚书补外,正合得待制故也。
按欧阳文忠公《庆历制草》序曰:“除目所下,率不一二时已迫丞相出,故不得专一思虑工文字,以尽道天子难喻之意,而还诰命于三代之文。”又《刘原甫侍读墓志》称其文章尤敏赡。尝直紫徽阁,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方将下直为之,立马却坐,一挥九制,凡数千言,文辞典雅,各得其体。由是言之,则是除目既下,必用是日草词,且不得从容下直而为之也。元坛酰林子中枢密除中书舍人,言者论其非,因及张邃明中书曰:“昨日闻主者督撰希告词甚急,意ロ之为谋,欲希早受命成其奸党也。”则命词之限,当元淌币巡坏萌缜罢咧迫矣。翟公巽资政居政和间,词命独为一时之冠,然文思迟涩,尤恶人趣之。有趣之者,辄默志其旁,凡一趣则故迟一日,有迁延至旬余者,其后人稍闻之,莫敢复趣矣。
帝者之女谓之“公主”,盖因汉氏之旧,历代循焉,未之有改也。政和间,始采周之王姬之称而改公主曰“帝姬”,郡主曰“宗姬”,县主曰“族姬”。议者谓姬盖周姓,犹齐女曰齐姜,宋女曰宋子,皆因其姓而系之国,不曰周姬而曰王姬者,盖别于同姓诸侯鲁姬、卫姬耳。国家赵氏,乃当曰帝赵,不得曰帝姬,若以姬为妇人之美称则尤不可。《汉书高五王传》:“诸姬生赵幽王友。”颜师古注曰:“诸姬,总言众妾之称。”又非所以称帝女也。命妇封号亦政和间所改,始因夫人之名,而凡谓之人。独孺人者,本称妇人之名,其它则见于书传者,皆通谓男子,至“硕人俣俣,执辔如组,有力如虎,又非所以为妇人之号也。小君之称稽据甚明,设欲多其等级者,莫若采魏晋间乡君、亭君之目而增之,则犹为有据也。公主之号建炎初已复之,予在司封,欲援此为例,并复命妇封号,而或者以谓非事之急,故止。
旧制:谏议大夫积十一转而至仆射,二府乃七转。及官制行,大中大夫七转至特进,而不分庶官与二府。元讨惺剂钫议光禄、银青光禄、金紫光禄大夫并置左右,分为二资,于是复十一转而至特进,绍圣以后因之不改。政和中增置通奉、正奉、宣奉三阶而罢分左右,止十转至特进,而庶官、二府并循此制。盖祖宗以来二府不磨勘,故每优迁。《绍兴新书》乃并二府有《磨勘法》,然亦未尝举行也。
石林公言吴中俚语:若等人易得久,橙艘椎贸螅虽鄙亦甚有理。
祖宗时,凡官仆射及使相以上领州府则称“判”。元符末,章仆射罢相,以特进守越州,止称“知”,盖谪也。宣和中,余太宰深以少傅、节度使守福州,复称“知”。靖康初,白太宰时中守寿春府、李太宰邦彦守邓州,始复故事称“判”。建炎中,吕仆射顾浩以使相守池、守潭、守临安,皆称“知”,赵丞相鼎官本特进再罢相,初以节度使守绍兴,后改本官守泉,皆称“知”。近岁孟郡王忠厚以使相守镇江亦称“知”,后改婺州。会高开府世则亦守温州,称“判”,而孟亦改判婺州云。
国朝翰林学士多以知制诰久次而称,以职闻者为之。刘原甫居外制最久,既誉望高一时,故士论咸以为宜充此选,而刘亦雅自负,以为当得之。然久尼不得进,逮出典两郡,还朝,复居旧职且十年矣,终不用。久之,复请外补,于是以翰林侍读学士知永兴军,颇怏怏,不自得。一日,顾官属曰:“诸君闻殿前,挥使郝质乎?已拜翰林学士矣。”或以为疑者,徐笑曰:“以今日之事准之,固当如此耳。”
国朝之制:食邑满万户乃封国公,惟见任宰相与官为三公者,则通计实封,满万便封国公。杜正献公既致仕,因郊祀当加恩,而食邑未满万户,特诏封祁国公,盖异礼也。其后遗表有曰:“非万户而忝赐履之封,自三少而席司成之重。”盖谓是云。
杨文公亿初入馆时年甚少,故事,初授馆职必以启事谢先达,时公启事有曰:“朝无绛灌,不妨贾谊之少年;坐有邹枚,未害相如之末至。”一时称之。
故事,臣僚封赠母、祖母不问生没,并加“太”字,曰:“太夫人、太君。政和间,待制刘安上建言:“太者,事生之尊称也。封母而别之,所以致别于其妇。既没,并祭于夫,若加之尊称,则是以尊临其夫也。以尊临夫,于名义疑若未正。”自是,始诏命妇追封并除去“太”字。逮《绍兴新书》,复仍旧制。晏尚书敦复领吏部,援刘待制之言申明,且引《汉文帝纪》:“七年冬十月,令列侯太夫人、夫人无得擅征捕。”注谓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仍得称太夫人,盖此义也。于是追封始不复称“太”云。按:帝者之祖母称太皇太后,既升冢皆止称皇后,正此比也。
旧制:执政以上始服球文,带佩鱼;待从之臣止服遇仙带,世谓之“横金”。元丰官制,始诏六曹尚书、翰林学士并服遇仙带、佩鱼。故东坡《谢翰林学士表》曰:“宝带重金佩,元丰之新渥。”盖谓是也。然武臣节度使班翰林学士上、六曹尚书下,至今止“横金”。迨拜太尉,则球文、佩鱼,盖恩礼视执政故也。
元丰官制:侍从官给事中以上乃服金带,中书舍人以下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