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湯冷二字。湯熱。鳴三下。即是不要燒三字。如欲添水。鳴一下。圊頭聞之。即會添減之意。調和如法也。其洗浴器具。當安置潔淨。如法而用者。亦當如法也。
  入廁第十三(十六事○分二)初正儀(分三)
  初知時即行
  欲大小便即當行。莫待內逼倉卒○於竹竿土掛直裰。摺令齊整。以手巾或腰絛繫之。一。作記認。二。恐墮地○須脫換鞋脚(應是屩字)不可淨鞋入廁。
  緇門警訓云。登廁之法。律制委明。葢欲令其嚴潔身器。以便親近聖賢也。故洗淨洗手。各有軌度。倘未盡諸法。則禮誦燒香。執捉經卷。一切皆為不淨矣△欲大小便即當行者。謂人之有身。必假飲食滋養。有飲食則輕氣上昇。重濁下墜。故有大小便利。是所不免者。凡欲行時。即須打點。若等事急而行。即有失儀之過。故曰。莫待內逼倉卒也。僧祇律云。應當知時。欲行便往。不得覆頭大小便。及慌忙失錯△竹竿上掛直裰等句者。以見作事細心。不致有所失也。直裰。相傳前輩見僧有偏衫而無裙。或有裙而無偏衫。故合二衣而為直裰也△須脫換鞋屩者。屩。音覺。草履也。此從清規較證。謂當脫去淨鞋。換草履上廁也。亦不得著觸履踐僧地。及入殿堂禮誦。獲罪非輕。古云。衩袒登溷。草履遊山。莫踐法堂。回互耆舊。
  二預覺存心
  至當三彈指。使內人知○不得迫促內人使出○已止復當三彈指。默念。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不得低頭視下○不得持草畫地○不得努氣作聲○不得隔壁共人說話○不當唾壁。
  三彈指者。謂驚覺內人也。然內人亦當作聲使知。如內人不出。自當避之。或過餘處△不得迫促內人者。謂不得在彼嚮動。逼迫內人出也△已上。登廁也。復當三彈指者。恐傷廁中啗穢之鬼。故當先驚覺也。譬喻經云。有一沙門。不彈指來大小便。穢濺廁中鬼面。厲鬼大嗔。欲殺沙門。沙門持戒。鬼不得便△默念。大小便時。當願眾生者。謂菩薩以利生為念。凡舉一念。即願度生也。棄貪嗔癡。蠲除罪法者。為此三毒。穢污身心。如縛罪法。不得自在。故喻如穢。言我今棄穢如除罪法。清淨無垢。亦願眾生。清淨無垢也△不得低頭視下者。謂不得視陰處也△不得持草畫地者。西俗以葦為廁草。故愚夫不知。廁上畫字畫壁。遂成大咎。若于廁上板壁作字。則為造物所呵。筆飡云。明湖州潘道士。道法高妙。一日於廁上畫符。天將忽至。問所召何事。無以應支。曰。門前樹為我移種屋後。將曰。小事何輕意召我。遂以火筆點頭而去。士後頭上膿水不乾。凡有患瘡癤者。乞士膿水抹之。無不効驗△不得努氣作聲者。努。用力也。然除穢雖粗行。若努力則喪氣也△不得隔壁共人說話者。文殊經云。大小便時。身口狀如木石。不得有聲。護持清淨身口故。古云。廁上共人語。最下賤相△不得唾壁者。有其二過。一。行人打掃。自己折福。二。人見生疑。令鬼驚畏。列異傳云。南陽宋經伯。夜行逢鬼。問云。鬼悉何所忌。答言。惟不喜人唾耳。
  三事理無差
  逢人不得作禮。宜側身避之○不得沿路行。繫衣帶○便畢當淨澡手。未澡不得持物○洗手默念。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
  唵。主迦囉耶娑訶(呪三遍)
  褻衣作禮。反成失儀。側身避之。是為正理△不得沿路行繫衣帶者。謂餘時脫衣繫帶。尚不得沿路。況入廁出身露體耶。雖穢處回不可久停。然亦必須繫就方走。若沿路行繫。則愴惶之狀難觀矣△便畢者。謂除穢事竟也。不言洗淨而言澡手者。文略也。毗尼日用云。若但小便時。唯用水洗手一次即淨。若是大便者。去穢後洗手。或用灰泥皁角。如法洗之。佛言。洗淨之法。有大利益。凡以我為師者。咸應洗淨。若不如法洗淨。不應遶塔行道。不合禮佛誦經。自不禮他。亦不受他禮。不應啗食。不坐僧床。不應入眾。所持呪法。皆無効驗。未澡不得持物者。謂手穢物亦穢也△洗手默念。以水盥掌。當願眾生者。自利利他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者。事理雙彰也。呪持七遍。清規云。按大藏瓔珞經等。若登溷洗手。不念此呪。假使十恒河水。洗至金剛地際。亦不能淨。廣如香乳記明。
  二補儀
  附 若小解。亦要收起衣袖。又不可著褊衫小解。
  解。放也。其義出自禮記。謂手容恭敬。君子起居。常自恭敬。不敢散手掉臂。惟至大小便時。不得不暫解也。然衣袖不能常洗。凡小解時。先須抄起。宜在桶邊解。不得向桶中直沖作聲。使臭氣薰人。亦不得共人語笑。褊衫。原非佛制。乃此方所造。竺道祖云。魏時請僧入內供養。宮人見僧褊袒右肩。不以為善。遂作褊衫施。綴于左邊。覆肩衣上。而覆右肩。因名褊衫。今隱覆肩衣名。通號兩袖者。曰褊衫也。
  睡臥第十四(凡七事○分二)初正儀(分二)
  初身念如儀
  臥須右脇。名吉祥睡。不得仰臥。覆臥。及左脇臥。
  右脇臥者。佛之遺式也。謂沙門臥法。應如獅子王臥。右脇著席。累足合口。頭枕右手。舒左手順身。不捨念慧。思惟三寶。則惡夢不起。心不顛倒。故名吉祥睡也。仰臥者。尸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