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弟子被罰三不失法
  一不失請法二相依住法三請教授法。

三不應禮(三千威儀)
  一己在高處上座在下二上座在前己在後三自在座上不應禮下座。

關中三輔
  一左馮翊二右扶風三中京兆。

三方便(戒疏)
  一遠方便如行婬時先起欲心未動身口二次方便動身就彼口陳欲作三近方便至彼人邊身未交前。

捨墯三法
  一僧法二眾多人法三對首法。

三報
  一現報(今身即受)二生報(後生方受)三後報(生報已後通及未來)。

化相三寶
  釋迦世尊佛寶流布諦教法寶五拘隣等僧寶。

住持三寶
  形像塔廟佛寶紙素所傳法寶戒法儀相僧寶。

一體三寶
  照理覺了名為佛寶至理無滯和合僧寶體離名言名為法寶。

理體三寶
  五分法身名為佛寶滅理無為名為法寶聲聞學無學功德僧寶。

三品禮法(智論)
  一口禮(言相問訊名下禮)二屈膝(即跪立名中禮)三頭至地(即稽首名上禮)。

三品人受持戒法(事鈔)
  上品高徒能受能持中品之徒善不自發下品小人能受能破。

三品狂人
  上品不憶不來中品或憶或來不來下品常憶常來。

三品蘭罪
  上品界內僧懺中品界外四人懺下品一人前悔。

三品鉢量
  上鉢三斗中鉢上下間小鉢斗半。

三品由旬(了論)
  上品八十里中品六十里下品四十里。

比丘三名
  因中三名怖魔乞士破煩惱○果上三號殺賊應供無生。

律教三名
  一毗尼此云滅義翻為律二尸羅此云戒三波羅提木叉此云別別解脫。

三明
  一天眼二宿命三漏盡。

三無為
  一虗空二擇滅三非擇。

三罵
  一面罵目對而說二喻罵比類而毀三比罵我非汝是。

七日藥三判
  一正七日捨與餘比丘食二過七日捨與守園人三減七日捨聽自用。

一心三用
  一能憶二能持三能防。

三律戒體(涅槃疏)
  一多宗計色二僧祇計心三成宗非色悲。

西土論議三量
  一現量(現義顯然)二比量(舉事相並)三正教量(三藏明文)竪標三量 一界標即唱者之所據二界相即羯磨之所牒三界體即作法之依地。

三輪
  一身輪二口輪三憶念輪。

三輪施物
  一能施人二所施者三中間物。

安師制僧尼三例
  一行香定座上經上講法二常日六時行道餘食唱時法二布薩差使悔適等法。

四阿含經
  一增一阿含(人天因果)二中阿含(明深義)三雜阿含(辨禪定)四長阿含(破邪見)。

四位戒
  一五戒二八戒三十戒四具戒。

減年四位筭法
  一胎數二閏月三頻大四布薩。

四分四位僧
  一四人僧二五人僧三十人僧四二十人僧。

四不壞信
  一者佛二者法三者僧四者戒。

西天四韋陀典法
  一億力韋陀說事火懺悔法二耶爰韋陀說布施祠祀法三阿他韋陀說一切闘戰之法四三魔韋陀說知異國闘戰法。

受隨二作四異
  一受總斷隨別斷二受是本隨是條三受是懸防隨是對治四受一品定隨不定。

受隨二無作四異
  一受總發故頓隨別發故漸二受擬一形故長隨中事止故短三受通三性故寬隨局善性故狹四受為根本隨為枝條。

四依制外四種開教
  一衣開檀越衣割壞衣二食開僧別等請三坐開別房小室等四藥開酥油蜜等。

法四依
  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三依義不依語四依智不依識。

人四依
  內凡為初依初果為二依二三兩果為三依四果為四依。

行四依
  一糞掃衣二長乞食三樹下坐四腐爛藥。

四王生八子
  一淨飯王生(一悉達二難陀)二白飯王生(一調達二阿難)三斛飯王生(一摩訶男二阿那律)四甘露飯王生(一跋提二提沙并女甘露味)。

四恩
  一國王二父母三師僧四檀越。

四河
  一恒伽 二辛頭 三婆叉 四私陀波。

四海(爾雅)
  九夷(在東)八狄(在北)七戎(在西)六蠻(在南)。

四戒得重犯(戒疏)
  一浣衣二擔羊毛三擗羊毛四雨衣。

四諫戒
  一破僧違諫二助破違諫三汙家[按-女+(眉-目+貝)]謗四惡性不受語。

毗尼四義(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