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三念知受戒時四念知衣鉢有無五念同別食六念康羸。

化教六念
  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戒五念施六念天。

汙家戒六比丘走入王宮迴避
  一聞達  二摩醯沙

改過伏從
  三迦留陀夷  四闡陀

現在拒諫
  五阿濕[(白-日+田)/廾]  六富那婆嗟
六府(贍病中資持)
  一大膓二小膓三胃四膀胱五三焦六膽。

此方翻譯六別(輕重儀)
  一單翻二重譯三失譯四雜錄五疑經六偽引。

六方禮佛(六方禮經)
  一東方父母事二南方師長事三西方夫婦事四北方親屬朋友事五下方奴婢事六上方沙門道人事。

式叉尼六法
  一摩觸二盜四錢三殺畜生四小妄語五非時食六飲酒。

數息六法(戒疏)
  一數(攝心在息從一至十)二隨(細心依息知入知出)三止(息心靜慮)四觀(分別推扸)五還(轉心反照)六淨(心無所依妄波不起)。

食有六味(涅槃)
  一苦二醋三甘四辛五鹹六淡。

比丘六物
  一僧伽梨二鬱多羅僧三安陀會四鉢多羅五尼師壇六漉水囊。

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此云三十三)三夜摩天(此云善時)四兜率天(此云知足)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

六和相和
  一身同住  二口同默  三意同忍

體和
  四見同解  五戒同遵  六利同均
七覺支
  一擇法二精進三喜四除五捨六定七念。

阿難結集時懺七吉罪(五百結集)
  一不合於佛法中先求度比丘尼二世尊三反請作供養人不作三為佛縫僧伽梨不合脚躡四世尊涅槃三反告之不請住世五世尊索水不與六如來在世時不問雜碎戒七不遮尼令汙佛足。

出家學本七科(業疏)
  一出家功由菩薩二有益超世三障出有損四明出已乃行凡罪五出已乃行凡福六出家行聖道行七大小相決同異。

小乘七賢
  一五停心(多貪不淨多嗔慈悲多散數息愚癡因緣多障念佛二別想念三總想念心無常法無我身不淨受是苦)四煖(如人鑽火前煖後火令修見道已得前相)五頂(在煖忍之間如山之頂一云如人之頂)六忍(此善根決定更無退動)七世第一(於此世間異生有漏位冣第一)。

儒宗竹林七賢(史記)
  一阮藉二嵆康三劉靈四阮咸五向秀六山濤七王戎。

七支業
  一媱二盜三殺四妄語五綺語六兩舌七惡口。

然火七事無利(僧祇)
  一壞眼二壞色三身嬴四衣垢壞五壞臥具六生犯戒緣七增世俗話。

盜戒七主(事鈔)
  一掌護損失主二寄附損失主三被盜物主四賊施比丘物主五收囚縛賊主六狂人施物主七守視人作主。

七種僧
  一一人僧二二人僧三三人僧四四人僧五五人僧六十人僧七二十人僧。

七種僧界
  一人法二同界二法食二同界三法同食別界四戒場界五受戒小界六自恣小界七說戒小界。

七種自恣
  一對五德三說(廣自恣法)二對五德再說三對五德一說四難事作白三說五難事作白再說六難事作白一說七難事驚急直去(略自恣法)。

七種衣不作淨施(十誦)
  一僧伽梨二鬱多羅僧三安陀會四坐具五雨衣六覆瘡衣七百一供身具。

七種稱量前事
  一人二法三事四人法五人事六法事七人法事。

七種不損財施(雜寶藏經)
  一眼二色三言四身五心六床座七房舍。

七種闕緣方便(戒疏)
  一闕比丘緣二境強三緣差四境差五想差六疑心七善心白。

七聚罪
  一波羅夷聚二僧伽婆尸沙聚三偷蘭遮聚四波逸提聚五提舍尼聚六惡作聚七惡說聚。

善見七種精
  一青色轉輪聖王二黃色輪王太子三赤色犯媱色多者四白色負重人五黑色輪王大臣六酪色須陀洹七漿色斯陀含。

師資七種共行法(事鈔)
  一師被治罰弟子當如法料理二師犯僧殘弟子勸令悔露三師病弟子瞻視乃至差及命終四師不樂住處弟子當移五師有疑事弟子當以法律教六師惡見生弟子教令住善見七弟子當以法食二事將護。

心論初念無作七種名(業疏)
  一彼一切惡戒對治故名律儀二入七眾具故名波羅提木叉律儀三善作故名妙行四思願道故名業道五彼最初隨順解脫故名波羅提木叉六名業業者作所起故七名尸羅尸羅者淳善義。

尼七種受法(羯磨)
  一八敬二善來三破結四遣信五小年曾歸六二十眾七邊方義立十眾。

食具七罪
  一非時提二殘宿提三不受提四內宿吉五內煑吉六自煑吉七惡觸吉。

持犯七種通緣
  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