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許喻犯蘭四乞指許喻犯提舍五乞微塵許喻犯吉。

五欲(亦名五塵)
  一色欲二聲欲三香欲四味欲五觸欲。

五利使(使以驅役為義)
  一身見(於五陰中妄計為身)二邊見(互執一邊總六十二)三邪見(撥無因果斷滅善根)四戒取(於非戒中謬取為戒)五見取(謬計非法生心而取)。

安居五利(事鈔)
  一畜長財二離衣宿三背請四別眾五食前食後至他家。

佛行房五利(僧祗)
  一我諸弟子不著有為事二不著世俗言論三不著睡眠妨行道四看諸病人五為年少出家見佛威儀起歡喜心。

五力
  一信力二精進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

資持五例
  一定宗二辨教三敘引用四明破立五示闕疑。

六位羯磨受戒
  一中國十人二邊方五人三尼中二十人四尼中義立十人五小年曾嫁六遣信。

受欲六緣(事鈔)
  一佛二法三僧四塔五看病六病人。

歸命三寶六義(戒疏)
  一荷恩二加護三生信四表敬五顯勝六開眾生佛法僧念。

寶有六義(寶性論)
  一希有義世寶貧窮所無三寶薄福不遇二離垢義世寶體無瑕穢三寶絕離諸漏三勢力義世寶除貧去毒三寶六通難思四莊嚴義世寶嚴身令好三寶能嚴法身五最勝義世寶諸物中勝三寶諸有無上六不改義世寶鍊磨不變三寶八法不動。

詩有六義(毛詩序)
  一風(刺上化下)二賦(布義)三比(取義)四興(感物)五雅(政事)六頌(成功)。

儒宗六經
  一春秋二易三書四詩五禮六樂記。

六群比丘(戒疏)
  一難途二跋難陀三迦留陀夷四闡陀五馬師六滿宿。

親近惡人六過(資持)
  一壞名聞二障學道三喪德行四失正信五伐善根六墯惡道。

俗中六藝
  一禮二樂三射四御五書六數。

六根
  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意。

六國
  一韓二魏三燕四趙五齊六楚。

六齋日(智論)
  一初八日(天王使者下)二十四日(天王太子下)三十五日(天王自下)四二十三日(天王使者下)五二十九日(天王太子下)六三十日(天王自下)。

六師持律(事鈔)
  一唯執四分一部不用外宗二當部缺文取外引用三當宗有義文取外引用四此部文義具明而是異宗所廢五兼取五藏通會律宗六終窮所歸大乘至極。

外道六師(涅槃經)
  一富蘭那迦葉二末伽梨拘賖梨子三刪闍夜毗羅胝子四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五迦羅鳩馱迦旃延六揵陀若提子。

六識
  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意。

相宗六釋
  一持業二依主三相違四帶數五隣近六有財。

六趣(亦號六道)
  一天二人三脩羅四地獄五餓鬼六畜生。

六種成就
  一信二聞三時四主五處六眾。

六種神通
  一神境二他心三天眼四天耳五宿命六漏盡。

六種蘭若(集僧篇)
  一頭陀即上行所依二寄衣即恐怖離衣戒三盜戒即閑靜處四僧界即有難無難五衣界即九十離衣戒六難事即提舍尼戒。

犯殘六種不懺清淨(十誦)
  一上座犯殘諸人生慢心念不作即得清淨二大德多知識三多慚愧四病重不能跪懺五住處不滿二十道路遇賊死六眾不清淨往至他方道路遇賊。

十誦六種盜心
  一苦切取二輕慢取三以他名字取四觝突取五受寄取六出息取。

目連問罪報經六聚墯六獄(事鈔)
  一吉羅墯等活地獄九百千歲二提舍尼墯黑繩地獄三億六十千歲三波逸提墯眾合地獄二十一億四十千歲四偷蘭遮墯嘷叫地獄五十億六十千歲五僧伽婆尸沙墯大叫喚地獄二百三十億四十千歲六波羅夷墯焰熱地獄九百二十一億六十千歲。

六親(漢書)
  一父二母三兄四弟五妻六子。

六塵
  一色二聲三香四味五觸六法。

自然六相
  一可分別聚落隨相二不可分別六十三步三無難蘭若五里四有難蘭若五十八步四尺八寸五道行界二里六水界十三步。

六足阿毗曇論(發智論為身論)
  一法蘊足論二集異門足論三施設足論四識身足論五品類足論六界身足論。

鈍根羅漢待時解脫有六(婆沙論)
  一須好衣服二須好飲食三須好臥具四須好處所五須好說法人六須好同學。

盜戒六大
  一地二水三火四風五空六識。

華梵六度
  一檀(秦言布施)二尸羅(秦言好善)三羼提(秦言忍辱)四毗梨耶(秦言精進)五禪(秦言思惟修)六般若(秦言智惠)。

制教六念
  一念知日月二念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