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隨二無作五同
  一者名同二者義同三者體同四敵對同五多品同。

沙彌五德(羯磨)
  一發心出家懷佩道故二毀其形好應法服故三委棄身命遵崇道故四永割親愛無適莫故五志求大乘為度人故。

掃地五德(撰集百緣經)
  一自除心垢二亦除他垢三去憍慢四調伏心五增長功德得生善。

自恣二種五德
  初自恣五德一不愛二不恚三不怖四不癡五知自恣不自恣二舉罪五德一知時不以非時二如實不以虗妄三利益不以損減四柔輭不以麁獷五慈心不以瞋恚。

安居依止人具五德(了論)
  一求聞令聞二已聞令清淨三能為決疑四能令通達五除邪見得正見。

五鈍使(能驅心神流轉三界)
  一貪(引取無厭)二嗔(忿怒強恨)三無明(迷感不了)四慢(自恃輕他)五疑(迷心乖理猶疑不決)。

五人開心念背請(十誦)
  一獨住二蘭若三遠行四長病五飢時依親里。

經通五人說(智論)
  一佛二聲聞三弟子四諸天五化人。

僧祗五奴(受戒)
  一家生二買得三抄得四他與五自來。

卑姓有五(本律)
  一拘湊二拘尸婆蘇晝三迦葉四阿提梨夜五婆羅墯。

單五百年(母論)
  一初百年解脫堅固二二百年禪定堅固三三百年持戒堅固四四百年多聞堅固五五百年布施堅固。

五兵
  一戈二殳三戟四酋矛五夷矛。

丈夫五病(羯磨)
  一癩二癕疽三白癩四乾痟五顛狂。

非女五病(羯磨)
  一二根二道合三道小四常漏便利五涕唾常出。

五不正食
  一枝二葉三花四果五細末磨食。

一念之惡能開五不善門(佛本行經)
  一惡能燒人善根二從惡更起惡三為聖人所訶四退失道果五死入惡道。

五敷具
  一蠶緜二黑毛三白毛四減六年五不揲坐具。

掃佛地得五福(無垢清信女問經)
  一自心清淨他人見已亦生淨心二為他愛三天心歡喜四集端正業五命終生善道。

五分法身
  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脫五解脫知見。

五篇罪
  一波羅夷二僧殘三波逸提四提舍尼五突吉羅。

五方正色
  一青二黃三赤四白五黑。

五方間色
  一緋二紅三紫四綠五碧。

入眾五法(四分)
  一修慈愍物二謙下自卑三善知坐處四說於法語五見過修默。

入俗舍五法(毗尼母論)
  一入時語小二斂身口意三攝心卑恭而行四收攝諸根五威儀庠序生善。

請依止須具五法(僧祗)
  一愛念二恭敬三慚四愧五樂住。

二種五法與人依止(增一)
  一言善哉二言好三言起四言去五言與依止一若言能二若言可三若言是四言善自修行五言不放逸。

五法與看病人衣物
  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二不惡賤病人大小便唾吐三有慈愍心不為衣物四能經理湯藥至死若差五能為病者說法。

受戒多歲不知五法盡形依止(十誦)
  一者不知犯二者不知不犯三者不知輕四者不知重五者不誦廣戒。

三千威儀事師二種五法
  一旦往問訊二師呼即著袈裟往不單身三當掃地具澡水拂拭床蓆四若有所作若出入行止當報五受經問解得不得不應有恐意一當數往二至戶當三彈指三入當頭面禮四長跪問消息五當還向戶出。

為在家人作師二種五法(毗尼母論)
  一非親舊不往返二不求形勢料理檀越家業三不共竊語令家中生疑四不教良時吉日祠祀鬼神五不過度所求一不應檀越舍止住二不繫心貪利三為別別說法等四不與共娛樂五不用不常欲相見。

母論能諫之人五法不須受
  一無慚愧二不廣學三常覓人過四喜闘諍五欲捨道。

世間五寶難得(四分)
  一值佛出世二聞佛說法三聞而解之四如法而行五得信樂心。

梵語五翻(續高僧傳)
  一祕密故二多含故三此方無故四順古故五生善故。

五無間業(成論)
  一趣異無間捨身生報故二受苦無間中無樂故三時無間定一劫故四命無間中不絕故五形無間皆徧滿故。

像法時有五滅法(十誦)
  一比丘小得心已便謂己聖二白衣生天出家人入地獄三有人捨世間業而出家破戒四破戒多人佐助五乃至羅漢亦被打罵。

經行五益(四分)
  一堪遠行二能思惟三少病四消飲食五得定久住。

昔人五藥對五篇(資持)
  一滅擯二僧法懺三對首三說四對首一說五責心悔。

涅槃經羅剎乞浮囊五喻
  一全乞喻犯四重二乞半許喻犯僧殘三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