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袈裟五種功德(悲華經)
  一入我法中或犯重邪見於一念中敬心尊重必於三乘授記二天龍人鬼若能恭敬此人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三若有鬼神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飲食充足四若眾生共相違反念袈裟力尋生悲心五若在兵陣持此少分恭敬尊重當得解脫。

滅後五種令法久住(善見)
  一毗尼是汝大師二下至五人持律在世三中國十人邊地五人如法受戒四乃至二十人如法出罪五以律師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

五種應顯露行籌(業疏謂之撿勘)
  一諸比丘作念眾中非法人多彼和尚闍梨如法二諸比丘作念眾中多非法人而上座智人持法持律持摩夷如法三諸比丘不知如法語多非法語多然和尚闍梨如法四諸比丘不知如上然上座智人持法律等應顯露行五諸比丘知此諍事法語人多即顯露行。

十誦有二五種怖畏  一自不修身戒心慧復度人令不修身戒慧二畜沙彌三與他人依止四與淨人沙彌共住不知三相謂掘地斷草溉水五雖誦律藏前後雜亂。
  一不修身戒心智無欲鈍根二與尼相近捨戒還俗三如來所說甚深修多羅等無憐愍愛樂心好作文頌莊嚴章句樂世法故正法疾滅四為衣食故捨練若入聚落五為衣食故多所求覔擾亂。

心論後諸無作五種名(業疏)
  一彼一切惡戒對治故名律儀二入七眾具故名波羅提木叉律儀三善作故名妙行四名業業者作所起故五名尸羅尸羅者淳善義。

智論五種不淨(各有偈詞戒疏殺戒)
  一種子不淨(是身種不淨非餘妙寶物不由白淨生但從穢道出)二依處不淨(是身為臭穢不從華間生亦不從薝蔔又不出寶山)三當體不淨(地水火風質能變餘不淨傾海洗此身不能令香潔)四外相不淨(種種不淨物充滿於身中常流溢不止如漏囊盛物)五究竟不淨(審諦觀此身終歸必死處難御無反覆背恩如小兒)。

比丘無五受(四分)
  一善來二破結三三語四邊方持律五人五中國十人。

五宗(或名五部五師)
  一曇無德(亦云曇摩毱多此云法正法密法護等)二薩婆多(亦云薩婆諦婆此云有)三彌沙塞(此云不著有無觀)四迦葉遺(亦云迦葉毗此云重空觀)五婆麤富羅(亦云婆蹉富羅此云著有行)。

五住煩惱
  一三界見惑二欲界思惑三色界思惑四無色思惑五無明。

毗尼引生五住(了論)
  一在家引令出家二引至天住三引至梵住四引至聖住五至無餘涅槃。

五熟(輕重儀)
  一蒸熟二煑熟三煿熟四炙熟五炮熟。

女人五障
  一不得作梵王二不得作帝釋三不得作魔王四不得作輪王五不得作佛。

非心五證
  一心是慮知二心有明暗三心通三性四心有廣略五心是報法。

非色五證
  一色有形段方所二色有十四二十種別三色可惱壞四色是質礙五色是五識所得。

儒五常
  一仁二義三禮四智五信。

五乘
  一人乘二天乘三聲聞乘四辟支佛乘五菩薩乘。

五辛
  一葱二薤三韮四蒜五興渠。

五神通
  一神境二他心三天眼四天耳五宿命。

犯戒五衰(中阿含經)
  一求財不遂二設得衰耗三眾不愛敬四惡名流布五死入地獄。

善見五律師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
  一初一千年得三達智二復千年得愛盡羅漢三復千年得阿那含四復千年得斯陀含五復千年得須陀洹。

了論能知五相(名解毗尼不看他面)
  一緣起處二緣起人三立戒四分別所立戒五決判是非。

失衣五想心
  一奪想二失想三燒想四漂想五壞想。

五藏
  一長阿含藏二增一阿含藏三中阿含藏四雜阿含藏五雜藏。

五大精舍(聖賢錄)
  一給孤獨園二鷲嶺三獼猴江四菴羅樹園五竹林精舍。

五大河(四分說戒犍度)
  一恒河二閻摩那三薩羅四阿夷羅五婆提摩訶。

善見五大賊(釋相)
  一非梵行自稱是梵行受諸施者二惡比丘偷善比丘法求名利養三謗諸賢聖偷竊聖法四以僧重物餉致白衣妄取其意五盜取僧物物如己物與人蘭若盜心取隨直多少結。

唐末五代
  一梁朱全忠二後唐李克用三晉石敬塘四漢劉知遠五周郭威。

五長戒
  一十日衣二月望衣三急施衣四長鉢五長藥。

五停心
  一多貪修不淨觀二多嗔修慈悲觀三多散修數息觀四愚癡修因緣觀五多障修念佛觀。

五濁(亦曰五滓)
  一劫濁(下四聚在此時)二見濁(五利使)三煩惱(五鈍使)四眾生(攬利鈍果報而立名)五命濁(摧年促壽)。

五帝
  一金天二高陽三高辛四陶唐五有虞。

受隨二作五同
  一者名同二者義同三者體同四者短同五者狹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