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而無三法。以此而推。森羅萬象觸目遇緣。器界山河皆同一體。霧露雲霞盡非他物。故曰霧露雲霞體上衣也。
  降龍鉢。解虎錫。
  鉢盂錫杖皆道具之名也。鉢盂即應量器也。錫杖者。振作錫聲也。所言降龍鉢解虎錫者。名隨緣起而得名。降龍鉢者。因世尊降火龍外道也。昔者有三迦葉投佛出家。退失道心。侍火龍外道。佛觀其根性既熟。即往度之。爾時往彼求宿。時迦葉言。此無空室可宿。唯有火龍石窟。還可宿否。佛往彼宿。是時中夜火龍現通。鼻中出烟鱗甲生火。逡巡熾然欲害於佛。爾時世尊即起慈心。現三昧火。漸漸明瑩。火龍毒火返自燒身無處逃避。唯見世尊寶鉢之中清凉廣大。乃自投身入於鉢內。故名降龍鉢也。解虎錫者。始因高僧稠禪師在懷州王屋山習定。見二虎闘。即以錫杖以中解之。二虎各自分去。遂此名焉。故云降龍鉢解虎錫也。
  兩鈷金鐶鳴歷歷。
  兩鈷者。表真俗二諦也。六鐶者。表六波羅蜜也。中心表中道也。鳴歷歷者。振錫之聲。上士聞之即可入道。小乘錫杖即四鈷十二鐶也。四鈷表四諦。十二鐶表十二因緣。中心浮圖表住持三寶也。忽若在衲僧手中何如表示。祇如大師當時持往曹溪親見六祖。遶禪床三匝。大振一下。且道成得什麼邊事。明眼衲僧試定當看。
  不是標形虗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不是外現威儀標其形體虗然自謂任持也。故寶公云。丈夫運用堂堂。逍遙自在無方。一切不能為害。堅固猶若金剛。豈虗事持耶。如來寶杖親蹤跡者。經云。佛告比丘。汝等應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如來現在諸佛皆執持故。為聖人標幟也。故曰如來寶杖親蹤跡也。如或不薦。問取德山老人。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
  不求真。故越凡夫法也。不斷。妄故越二乘法也。二乘之人弃妄求真。斷煩惱求菩提。證有為涅柈。故非究竟出離之道也。大乘之人更不求真亦不斷妄。則知真妄二法本無相狀。故寶公云。也無頭。也無手。世界壞時渠不朽。故云了知二法空無相也。
  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上句展轉拂迹。下句直明真諦也。因上所言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永嘉切恐後人落在空無相中。故有此點示也。言無相者。即無諸事法也。無空者。即無諸理法也。無不空者。則能遣之法亦空也。即是如來真實相者。即入如來無相微妙法門也。
  心鏡明鑑無罣碍。廓然瑩徹周沙界。
  心鏡既明。鑒物無碍。傳曰。諸智慧者以譬喻得解。明心之士其心猶如明鏡。能接眾象盡入其中。無有窒碍。清淨含容無有邊際。古德云。打破鏡來與汝相見。盡十方世界是一面鏡。且向什麼處下手。若向這裡薦得。靈光透漏無蓋覆處。故云廓然瑩徹周沙界也。
  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
  在天燦然。仰而觀之謂之萬象。在地卓爾。俯而察之謂之森羅。傳曰。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豈從外得耶。祇在一切眾生一念心光影現之中。故云萬象森羅影現中也。一顆圓光非內外者。一點光明無表無裏。靈明烜赫瑩徹十方。無有內外。故肇法師云。會萬法皈於自己者。其為聖人乎。
  豁達空。撥因果。漭漭蕩蕩招殃禍。
  豁達空者。乃西天外道所修斷滅空也。撥因果者。一向著空撥無因果也。故知世出世間人天一切因果善惡等業毫髮不差。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且外道不知此法故迷因果也。既落斷滅之見。所招殃過不可言說。譬若大海漭漭蕩蕩無有邊表。故云漭漭蕩蕩招殃過也。
  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
  若弃其有見而著無見。則其病亦然也。故古德云。便擬疑心斂念接事皈空。不瞬不動。閑目藏睛。隨有念起即便破除。細想纔生即便揭擦。如斯見解正是落空外道魂不散底死人。故云弃有著空病亦然也。譬如有人避大水之溺而投火燧之中。故云還如避溺而投火也。
  捨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
  若捨虗妄之心。欲取真如之理。則取捨之心成巧偽之行也。傳云。取一邊。捨一邊。徒增妄慮。執自性。逃自性。轉失真源。其由空有兩忘一味雙顯。居斷絕地即煩惱根。信不誣矣。故羅山云。麤飡易飽。細嚼難飢。根本差殊。良由自錯。學般若之人到此切須子細體究。
  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
  學般若之人不了心地法門而修有為功行。皆非究竟。盡屬有為。正在生死岸頭。如棱嚴十種修仙與諸不了義權位行人。皆未能出離也。良由以取捨虗偽之心而謂修證無上菩提。猶如世人認賊為子欲其親的無有是處。故云真成認賊將為子也。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既認賊為子。法財功德如何保任。盡皆失去。故云損法財滅功德也。莫不由斯心意識者。對境覺知異乎木石名之曰心。以心籌量名之曰意。了了別知名之曰識也。以此三法遷流種種諸行。造作種種之業。皆由此也。傳曰。心異則千差競起。心平則萬法坦然。心染則六道四生。心空則一道清淨。故云莫不由斯心意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