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須心領神會始得。此章意旨甚深。要在念未起處看。
  此篇誨人篤志勤學。當懷遠大之志也。
  白雲曰。多見衲子。未甞經及遠大之計。予恐叢林自此衰薄矣。楊岐先師每言。上下偷安。最為法門大患。
  此節教立志須遠大。謂多見今之學者。所謀近小。未有經思到遠大之計策。得一日過一日。吾恐叢林。由自乏遠計。必衰薄矣。楊岐先師每言。上不勤教誡。下不真操學。總只各自要偷安閑圖自在。最是法門之大患害也。
  予昔隱居歸宗書堂。披閱經史不啻數百過目。其簡編弊故極矣。然每開卷。必有新獲之意。予以是思之。學不負人如此(白雲廣錄)。
  此節明用功必深切。上舉先宗。此論自己。予昔隱居歸宗書堂。歸宗寺名。在廬山之南。昔王羲之讀書處。洗硯池至今尚在。披。展也。披展經典。閱看史書。凡一切經書。不止數百遍過眼。其中簡編弊壞之極。然每開卷再讀。必有今日新得之意。予以是思之。勤學真不負人如此。如此二字至重當思之。簡。紙素也。編。篇章也。弊故者。破壞也△東坡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細讀深思理自知。與此參觀。則知學矣。
  此篇謂哲人能知幾微。明造物之所惜也。
  白雲初住九江承天。次遷圓通。秊齒甚少。時晦堂在寶峯。謂月公晦曰。新圓通洞徹見元。不忝楊岐之嗣。惜乎發用太早。非叢林福。
  此節謂發用不宜太早。九江府名。承天寺名。圓通亦寺名。齒。年也。晦堂黃龍祖心寶覺禪師。南雄鄔氏子。嗣黃龍南禪師。南嶽下十二世。寶峯寺名。月公晦。諱曉月字公晦。得法于瑯琊覺禪師。于宋熙寧間。住洪州泐潭寶峯精舍。作楞嚴標旨。謂新圓通長老。見處高妙。洞明徹證至道之源底。不沗為楊岐之嗣。沗。辱也。只是可惜他發機太早。恐非叢林之福。
  公晦因問其故。晦堂曰。功名美器。造物惜之。不與人全。人固欲之。天必奪之。逮白雲終於舒之海會。方五十六歲。識者謂晦堂知幾知微。真哲人矣(湛堂記聞)。
  此節明造物不與人全。公晦因而問之。是何故也。答曰。功名美器造物惜之。功名。即出世行道也。美器。即洞徹見元也。有功名無美器。有美器無功名。葢天命也。不與人全。人誰不欲兩全其事者。天故奪之也。昔种放隱終南。聞希夷之風。往見之。希夷曰。當有顯宦。但名者古今美器。造物所忌。子名將天命也。不未如言。及至白雲終於舒之海會時。方纔五十六歲。僅中壽焉。小人曰死。君子曰終。有識者曰。晦堂知幾之神。知微之顯。真賢哲之人也。易繫辭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我甞痛惜人才。最不易得。但不奈造化小兒何。必欲自主宰。去來無礙。須蘊空乃得。
  此篇見古人不自負。尊德而樂道也。
  晦堂心和尚參月公晦於寶峯。公晦洞明楞嚴深旨。海上獨步。晦堂每聞一句一字。如獲至寶。喜不自勝。衲子中間有竊議者。晦堂聞之曰。扣彼所長。礪我所短。吾何慊焉。
  此節明至人重道。楞嚴梵語。此云一切事究竟堅固。謂公晦深通此經至理。海上叢林中可稱獨步。昔袁淑謂謝莊曰。江東無我。卿當獨步。獨步者。無人及之也。晦堂每聞一句。或得一字。猶如得一至寶。喜之不勝。猶云喜之極也。衲子中間或有私地議論者。謂不當屈從如此。晦堂聞之曰。扣取彼之所長。磨礪我之所短。猶云取他有餘。補我不足。吾何慊焉。慊者。自滿也。
  英邵武曰。晦堂師兄。學道為禪衲所宗。猶以尊德自勝為強。以未見未聞為媿。使叢林自廣而狹於人者。有所矜式。豈小補哉(靈源拾遺)。
  此節教眾人當法。隆興府洪英禪師。邵武陳氏子。嗣黃龍南禪師。謂晦堂師兄。道德學識。皆為禪衲之所宗尚者。猶然尊人之德。勝我為強。以向所未見未聞自生慚媿。如是者。使叢林中一等自高自大而輕小於人者。可以為法則也。補益于人。豈淺鮮哉△人以自勝為嫌。師以自勝為強。此真為瑕不掩瑜。直使賢愚品類。自天壤也。
  此篇誨住持要智識濶達。勿逞私心也。
  晦堂曰。住持之要。當取其遠大者。略其近小者。事固未決。宜諮詢於老成之人。尚疑矣。更扣問於識者。縱有未盡。亦不致甚矣。
  此節明住持取捨有方。謂住持大要。于其所當取者須遠大。一日而具百千年眼目。其所略者。目前些細。不必較論。或有事故當前。未能決斷。宜諮求詢問於老練成實之人。設或其疑未決。更當扣問於博識之君子。如此勤求。縱猶有未盡。亦不爭多矣。
  其或主者。好逞私心。專自取與。一旦遭小人所謀。罪將誰歸。故曰。謀在多斷在獨。謀之在多。可以觀利害之極致。斷之在我。可以定叢林之是非(與草堂書)。
  此節教虗己謀斷得宜。其或主者。矜己逞能。偏私自用。一味專己取與。不聽人諫。忽爾一朝為小人伺便。遭他所謀。此罪只得自任。將誰歸耶。故曰。謀事須在多人。斷事只在我也。何故。謀在多者。一人見識有限。多謀則利與害最極之處。亦可參觀也。斷必在我。不可依違於人。我決則是與非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