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暮不保。奚用工夫事豐屋耶。竟不從。
  翌日上堂曰。楊岐乍住屋壁疎。滿牀盡撒雪珍珠。縮却項。暗嗟吁。翻憶古人樹下居(廣錄)。
  此節曉以大義。翌日。即明日。上堂示眾曰。楊岐乍住屋壁疎。滿牀盡撒雪珍珠。縮却項。暗嗟吁。翻憶古人樹下居。翻憶者。返追從上古人。樹下修行。值此風雨。又書何如△下逮於今。尚要鬼弄他去做化主。疇能却之耶。
  此篇教學者須行解相應。必謹必嚴也。
  演祖曰。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行無越思。思無越行。有其始而成其終。猶畊者之有畔。其過鮮矣。
  城字作譬喻。古有偈云。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中軍主將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此之謂也。奉乃遵奉。戒律。即眾戒律儀也。守心是學道奉戒是修德。欲全道德。須由日而夜。亹亹思之。自朝及夕。孜孜行之。葢行時不可外于思。思時不可越于行。如是從始至終而不改異如畊田者中邊俱到。可免荒怠之過矣△禮約而義豐。如九轉還丹。點鐵即成金矣。
  此篇戒住持不可專己之情。而忘先聖法度也。
  演祖曰。所謂叢林者。陶鑄聖凡。養育才器之地。教化之所從出。雖羣居類聚。率而齊之。各有師承。今諸方不務守先聖法度。好惡偏情。多以己是革物。使後輩當何取法。
  範土曰陶。鎔金曰鑄。叢林是一大爐冶。以之鑄聖陶凡。撫養鞠育人才器格之地。住持人總其權柄則教化之所從出。羣居者。或百或千。類聚者。智愚賢否。各從其類。要其統率而齊整之。則各有師承。言各有者。非各人自己有師承也。謂必在住持於羣類中因人設教而調理之也。此下謂不遵古自恃之過。於今住持。不遵古人之典訓。一味以己之所好所惡。而用情多偏。且以自家杜撰之法。教人依學以為己是。而返改。革前人規範。如此任情縱意。教後人將何以取法則也△爐鞴之下。原多鈍鐵。只在匠者之巧心玅手否則總成廢器。
  此篇誨住持欲知人之賢否。必久乃得其真也。
  演祖曰。利生傳道。務在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所病。聽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遺其才。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探其志行。觀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沽名飾貌者。不容其偽。縱其潛密。亦見淵源。
  此節明知人要在久識。謂凡欲利益眾生。傳授祖道。所貴專在得真正良材。乃堪承繼。然知人一節最為難事。古聖先賢。亦以為憂。何也。聽其所言。似實有德。未審平日行履果如其言否也。必求其所行。造到古人地位。又恐遺失其人之才力也。自非。猶云要在。謂欲知人之的實。要在平素與之交遊。歲月既久。則所知益深。備詳他之本末。探討他志向。觀察他行履。以及器量能幹。然後真知實曉。此人果是守道存德者。果是韜光秘用者。若是沽賣虗名。粧飾顏貌者。亦久而能知。難以隱偽。縱使彼做得深潛隱密。我亦闚見他幽深源底也。
  夫觀探詳聽之理。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所以南嶽讓見大鑑之後。猶執事十五秋。馬祖見讓之時。亦相從十餘載。是知先聖授受之際。固非淺薄所敢傳持。如一器水。傳於一器。始堪克紹洪規。如當家種艸。此其觀探詳聽之理明驗也。豈容巧言令色。便僻諂媚而充選者哉(圓悟書)。
  此節謂授受必須親證。且而觀探詳聽。此四種道理。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得的。所以南嶽讓見大鑒之後。猶然執侍巾瓶一十五秋。南嶽懷讓禪師。金州杜氏子。嗣六祖大鑑禪師。大鑑六祖慧能大師。范陽盧氏子。嗣五祖弘忍大師。且馬祖見讓之時。亦相從淘汰十有餘載。江西馬祖道一禪師。漢州什邡縣馬氏子。嗣南嶽讓禪師。是知先聖上授下受之際。固非淺根薄德。所能傳持。所謂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猶如以此一器水。傳入於彼之一器。無欠無餘。此喻為子者不妄受也。如此之人。始能克紹大法弘規。擔當佛祖家業。又如畊田者之的當人家。收存好種。種好則苗必秀。此喻為師者不妄傳也。如此觀探詳聽之理既盡。始為明驗不誣也。且能克紹。能繼續之人。豈容巧好其言。令善其色。便佞偏僻。諂屈媚悅之徒。可能當其任哉△此不徒謂師家知人。實要弟子耐久。如是則水合水矣。如今人纔到門便付法。吾不審是何知也。
  此篇誨住持者。須德專兼行。以為興教傳道之本也。
  演祖曰。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苟知惠之可懷。加其德以相濟。則所敷之惠。適足以安上下誘四來。苟知德之可敬。加其惠以相資。則所持之德。適足以紹先覺。導愚迷。
  此節明德惠相資而互用。謂為住持之大權柄。大主宰。在恩惠與德行兩種。此兩種必欲兼行。如鳥之兩翅。廢一則不可也。若但有恩惠與人。而自不修德。則人雖懷而不敬。若但有德於己。而無惠以及人。則人雖敬而不懷。罔。無也。果知惠澤。能使人懷慕。更加修德以相兼濟。則所施之惠澤。自然安撫人心。上情下通。誘引四來之眾矣。果加修德。能令人恭敬。更加惠澤以相資助。則所修之德行。自足以繼紹先覺。興隆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