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遠公謂道吾真曰。學未至於道。衒耀見聞。馳騁機解。以口舌辯利相勝者。猶如廁屋塗污丹雘。祇增其臭耳(西湖記聞)。

道吾真
  潭州道吾寺可真禪師。嗣石霜圓禪師。南嶽十世。

馳聘
  自誇也。

丹雘
  彩色之總名。山海經云。雞足山下多丹雘。說文云。雘。美也。
  遠公謂演首座曰。心為一身之主。萬行之本。心不妙悟。妄情自生。妄情既生。見理不明。見理不明。是非謬亂。所以治心。須求妙悟。悟則神和氣靜。容敬色莊。妄想情慮。皆融為真心矣。以此治心。心自靈妙。然後導物指迷。孰不從化(浮山實錄)。

五祖演
  蘄州五祖法演禪師。綿州鄧氏子。嗣白雲端禪師。南嶽下十三世。


  心者。神明之府。虗靈洞徹。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謂百千三昧。無量法門。莫不皆由一心而建立也。


  和悅也。


  端嚴也。


  靈也。陰陽不測之謂神。又陽之精也。
  五祖演和尚曰。今時叢林學道之士。聲名不揚。匪為人之所信者。葢為梵行不清白。為人不諦當。輙或苟求名聞利食。乃廣衒其華飾。遂被識者所譏。故蔽其要妙。雖有道德如佛祖。聞見疑而不信矣。爾輩他日。若有把芽葢頭。當以此而自勉(佛鑒與佛果書)。


  有德之稱。

諦當
  審實曰諦。中正曰當。


  去聲。聲著於外曰聞。

利養
  財之所欲曰利。利之所樂曰養。

把茅
  出世為人而結菴。乃草菴也。


  加力行之也。
  演祖曰。師翁初住楊岐。老屋敗椽。僅蔽風雨。適臨冬莫。雪霰滿牀。居不遑處。衲子投誠願充修造。師翁却之曰。我佛有言。時當減劫。高岸深谷。遷變不常。安得圓滿如意。自求稱足。汝等出家學道。做手脚未穩。已是四五十歲。詎有閒工夫事豐屋耶。竟不從。翌日上堂曰。楊岐乍住屋壁疎。滿牀盡撒雪珍珠。縮却項。暗嗟吁。翻憶古人樹下居(廣錄)。

楊岐
  遠州楊岐山方會禪師。宜春冷氏之子。嗣慈明圓禪師。南嶽十世。


  與暮同。


  雨雪雜下。


  不急之貌。謂雖有雪霰。不以寒苦動其心。


  豈也。

事豐屋
  事。好也。宋李靖公名沆。為丞相。自奉甚薄。所居陋巷。廳事無重門。家人勸修之。沆曰。身食厚祿。安榮如意。人生朝暮不保。奚用功夫。事豐屋也。


  明日也。

樹下居
  佛戒弟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修身以避名。臨大節而不可奪。
  演祖曰。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行無越思。思無越行。有其始而成其終。猶耕者之有畔。其過鮮矣。

心城
  謂其中有正覺法王。萬德所聚。故曰心城。使冠不侵奪。境緣不搖動。方可進道。

越思
  越。過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演祖曰。所謂叢林者。陶鑄聖凡。養育才器之地。教化之所從出。雖羣居類聚。率而齊之。各有師承。今諸方不務守先聖法度。好惡偏情。多以己是革物。使後輩當何取法(二事坦然集)。

陶鑄
  範土曰陶。鎔金曰鑄。


  改也。
  演祖曰。利生傳道。務在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所病。聽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遺其才。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探其志行。觀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沽名飾貌者。不容其偽。縱其潛密。亦見淵源。夫觀探詳聽之理。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所以南嶽讓見大鑒之後。猶執事十五秋。馬祖見讓之時。亦相從十餘載。是知先聖授受之際。固非淺薄所敢傳持。如一器水。傳於一器。始堪克紹洪規。如當家種草。此其觀探詳聽之理明騐也。豈容巧言令色。便僻謟媚而克選者哉(圓悟書)。


  憂也。聖人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聽言觀行
  始我觀聽於人也。謂聽其所說。以為有德。但恐其能言而不能行。必欲觀其所行之行也。

南嶽讓
  衡州南嶽懷讓禪師。金州杜氏子。嗣六祖大鑑禪師。

大鑑
  六祖惠能大鑑禪師。苑陽人。即涿州也。盧氏子。先父遷於嶺南新州住。後生能。嗣五祖弘忍大師也。

馬祖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漢州什邡縣馬氏子。嗣南嶽讓禪師。依羅漢寺出家。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乃唐德宗時人也。

固非下
  道高於師。方堪傳授。見與師齊。減師半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