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又安能學道乎(岳侍者法語)。

陸沈
  言無水而沈也。當顯而反隱。陸沈於眾。不願人知也。

葉縣省
  汝州葉縣廣教院。歸省禪師。冀州賈氏子。嗣首山念禪師。南嶽下九世。其住持枯淡嚴密。衲子畏之。浮山遠。天衣懷。聞其高風。特往參叩。正值雪寒。省喝罵驅逐。至以將水潑地。衣服皆濕。他僧怒去。唯遠與懷。整衣敷具。復坐如故。師到呵曰。你更不去。待我打你。遠近前云。某二人數千里。特來參和尚禪。豈以一杓水潑之。便去。師笑曰。你兩個果來要參禪。却去挂搭。遠充典座。眾苦其枯淡。省偶出庄去。遠竊取鑰匙。取油麵。作五味粥方熟。師忽歸。粥罷詣典作。遠至。師云。汝竊取油麵。係盜用常住。遠云。實取油麵。願乞責罰。師令算估衣鉢還訖。更打三十拄杖趕出院。道友勸勉。師不允。友曰。若不容歸。只乞隨眾聽法。師亦不許。師一日出街。見遠旅邸前立。師曰。此是院門房廊。你在此許久。曾還店錢否。令算所欠追取。遠無難色。持鉢於市化還之。師一日出街。見遠持鉢。歸謂眾曰。遠真意參禪。遂令歸。上堂對眾付衣法嗣。

依違
  謀善者從之。不善者違之。亦何有所定平。出小雅也。

姑息
  苟容取安。出禮記。
  遠公曰。夫天地之間。誠有易生之物。使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亦未見有能生者。無上妙道。昭昭然在於心目之間。故不難見。要在志之堅。行之力。坐立可待。其或一日信。而十日疑之。朝則勤而夕則憚之。豈獨目前難見。予恐終其身而背之矣(雲首座書)。


  音曝。日晒也。
  遠公曰。住持之要。莫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安危之萌。定於外矣。然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皆從積漸。不可不察。以道德住持積道德。以禮義住持積禮義。以刻剝住持積怨恨。怨恨積則中外離背。禮義積則中外和悅。道德積則中外感服。是故道德禮義洽。則中外樂。刻剝怨恨極。則中外哀。夫哀樂之感。禍福斯應矣。

刻剝
  削害於人也。

中外
  中則徒屬。外則四眾。


  恩澤周徧曰洽。


  敢怒而不敢言。
  遠公曰。住持有三要。曰仁。曰明。曰勇。仁者行道德。興教化。安上下。悅往來。明者遵禮義。識安危。察賢愚。辨是非。勇者事果決。斷不疑。姦必除。佞必去。仁而不明。如有田不耕。明而不勇。如有苗不耘。勇而不仁。猶知刈而不知種。三者備則叢林興。缺一則衰。缺二則危。三者無一。則住持之道廢矣(二事與淨因臻和尚書)。

三要
  宋仁宗。司馬光諫曰。仁明勇。註曰。仁者純乎天理。斷絕眾惡。無一毫私欲也。明者燭物理。辯是非。無一息之疑惑也。勇者見義必為。聞善必遷。無一之退怯也。

教化
  以道誨人曰教。躬行於上。風動於下曰化。


  才辨善[起-巳+(色-巴+((巨-匚)@一))]承也。


  鋤也。


  割也。
  遠公曰。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葢素分也。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不肖之者。姦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慾苟利。一切不顧。故禪林得賢者。道德脩。綱紀立。遂成法席。廁一不肖者在其間。攪羣亂眾。中外不安。雖大智禮法。縱有何用。智愚賢不肖優劣如此爾。烏得不擇焉(惠力芳和尚書)。

智愚賢不肖
  稟清和之氣。才識明敏曰智。稟滓濁駁雜之氣。頑蠢無知曰愚。稟得天地至和之氣。慈儉溫良曰賢。稟陰陽謬亂之氣。凶險奸邪曰不肖。如明暗相傾。薰猶不並。決然之理矣。

詐佞
  詐佞者。與君子不似也。謂發言宛同聖賢。行事不如常人。

素分
  命稟於有生之前。而清濁已定。故有智愚之分也。

醇懿
  一色成體曰醇。溫柔克聖曰懿。

嗜慾
  上貪也。下情之所好慾也。

綱紀
  總繩曰綱。眾目曰紀。網賴綱紀。君賴股肱。乃規範之大者也。

優劣
  上勝也。下衰弱也。


  何也。
  遠公曰。住持居上。當謙恭以接下。執事在下。要盡情以奉上。上下既和。則住持之道通矣。居上者。驕倨自尊。在下者。怠慢自疎。上下之情不通。則住持之道塞矣。古德住持。閒暇無事。與學者從容議論。靡所不至。由是一言半句。載于傳記。逮今稱之。其故何哉。一則欲使上情下通。道無壅蔽。二則預知學者。才性能否。其於進退之間。皆合其宜。自然上下雍肅。遐邇皈敬。叢林之興。由此致耳(與青華嚴書)。

從容
  上七恭切。含緩而不迫也。

雍肅
  和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