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洪規
  大法也。謂權衡佛祖。模範人天。非細事也。

當家種草
  當家者。選有德之子。克紹家業。使祖風之不遺墜也。種草者。如農家種田。相地厚薄而投子也。

巧言令色
  令。猶善也。言乃心之聲出於口。當出而出。色乃心之發見於面。當見而見。則天理存於內矣。或出諸於外。巧言如簧。甘言若醴。象恭其容。色莊其貌。務以悅人之聽觀。而本心之德全忘矣。

便僻
  外習威儀。舉止輕揚。而內無實德也。


  屈己佞求曰謟。


  親順取悅於人也。
  演祖曰。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苟知惠之可懷。加其德以相濟。則所敷之惠。適足以安上下。誘四來。苟知德之可敬。加其惠以相資。則所持之德。適足以紹先覺。導愚迷。故善住持者。養德以行惠。宣惠以持德。德而能養則不屈。惠而能行則有恩。由是德與惠相蓄。惠與德互行。如此則德不用修而敬同佛祖。惠不勞費而懷如父母。斯則湖海有志於道者。孰不來歸。住持將傳道德。興教化不明斯要。而莫之得也(與佛眼書)。


  權也。


  以恩及人曰惠。愛施者仁之端。


  以敬修身曰德。修身者智之府。


  施也。


  當也用也。


  保守也。


  布散也。


  養也積也。


  誰也。
  演祖自海會遷東山。太平佛鑑。龍門佛眼。二人詣山頭省覲。祖集耆舊主事。備湯果夜話。祖問佛鑑。舒州熟否。對曰熟。祖曰。太平熟否。對曰熟。祖曰。諸莊共收稻多少。佛鑒籌慮間。祖正色厲聲曰。汝濫為一寺之主。事無巨細。悉要究心。常住歲計。一眾所係。汝猶罔知。其他細務。不言可見。山門執事。知因識果。若師翁輔慈明師祖乎。汝不思常住物。重如山乎。葢演祖尋常機辯峻捷。佛鑑既執弟子禮。應對含緩。乃至如是。古人云。師嚴然後所學之道尊。故東山門下子孫。多賢德而超邁者。誠源遠而流長也(耿龍學與高菴書)。

省覲
  省察也。秋後見曰覲。如朝廷須為朝覲。乃會合省察一年之事。

籌慮
  方思後對。而不敢便答。

正色
  有威而不猛。嚴而厲恭。雖曰怒。而不失其正也。

細務
  急先務心。君子務本。

慈明
  潭州石霜慈明楚圓禪師。金州李氏子。嗣汾陽善昭禪師。南嶽下九世也。

機辯
  機如掣電。辯似懸河。

弟子
  學於師後曰弟。智從師生曰子。

應對
  有呼則應。有問則對。

含緩
  忍而不敢言曰含。從容而不急曰緩。
  演祖見衲子有節義而可立者。室中峻拒。不假辭色。察其偏邪謟侫。所為猥屑不可教者。愈加愛重。人皆莫測。烏乎。葢祖之取捨。必有道矣(耿龍學跋法語)。

猥屑
  不可言其所為謂之惡也。猥。鄙也。屑。苟也。

愈加下
  施不測之恩也。
  演祖曰。古人樂聞己過。喜於為善。長於包荒。厚於隱惡。謙以交友。勤以濟眾。不以得喪二其心。所以光明碩大。照暎今昔矣(答靈源書)。

己過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有過則喜。喜其得聞改之。其勇於自修如此。程子曰。子路人告之有過則喜。可謂百世之師也。

喜善
  禹王聞善言則拜。葢不待有過。而屈己以受天下之善也。

包荒
  易經泰卦。君子處泰之道。必有包荒之量。其施為寬裕詳密也。又量寬容眾。德廣安居也。


  廣也。大也。
  演祖謂佛鑒曰。住持之要。臨眾貴在豐盈。處己務從簡約。其餘細碎。悉勿關心。用人深以推誠。擇言故須取重。言見重則主者自尊。人推誠則眾心自感。尊則不嚴而眾服。感則不令而自成。自然賢愚各通其懷。小大皆奮其力。與夫持以勢力。迫以驅喝。不得已而從之者。何啻萬倍哉(與佛鑒書見蟾侍者日錄)。


  止也。
  演祖謂郭功輔曰。人之性情。固無常守。隨化日遷。自古佛法雖隆替有數。而興衰之理。未有不由教化而成。昔江西南嶽諸祖之利物也。扇以淳風。節以清淨。被以道德。教以禮義。使學者收視聽。塞邪僻。絕嗜慾。忘利養。所以日遷善遠過。道成德備而不自知。今之人不如古之人遠矣。必欲參究此道。要須確志勿易以悟為期。然後禍患得喪付之造物。不可苟免。豈可預憂其不成。而不為之耶。纔有絲毫顧慮萌于胸中。不獨今生不了。以至千生萬劫。無有成就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