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人損。情之得失。豈容易乎。先聖甞喻人為舟。情為水。水能載舟。亦得覆舟。水順舟浮。違則沒矣。故住持得人情則興。失人情則廢。全得而全興。全失而全廢。故同善則福多。同惡則禍甚。善惡同類。端如貫珠。興廢象行。明若觀日。斯歷代之元龜也(與黃檗勝書)。

否卦
  否。閉塞也。大往小來。陽往居外。陰來居內。陰氣不上升。陽氣不下降。二氣不交。萬物不生。天地否塞也。以人事言。君不下孚於臣。臣不上孚於君。上下不交。人情否塞也。以一人言。在外者陽氣散而不順。在內者陰氣附而不調。陰陽不合。氣血不通。表裏失度也。此七月之卦。

泰卦
  泰。通也。小往大來。小。陰也。往居於外。大。陽也。來居於內。陽氣下降。陰氣上升。二氣相交。而萬物化生。天地通泰也。以人事言。大為君。小為臣。君推誠以任下。臣進忠以奉上。上下之志通。朝廷通泰也。陽為君子。陰為小人。君子來在于內。小人往在于外。人情通泰也。此正月之卦。

損卦
  山澤損卦。損。減損也。以人事言。在上者取民以自厚。在下者薄己以奉君。必至上下俱損矣。故曰損。

益卦
  風雷益卦。益。增益也。巽為風。震為雷。雷激則風怒。二物相助。所以為益。以人事言。在上者施其澤以及下。在下者進其誠以奉上。是兩相增益也。故曰益。


  眾也。


  返也背也。

貫珠
  貫。串也。言其相續不絕也。累累如貫珠然。

觀日
  謂興廢之源。誠在損益得失。故曰觀日。

元龜
  壽千歲。滿尺二寸。預知未來吉凶禍福也。
  黃龍謂荊公曰。凡操心所為之事。常要面前路徑開闊。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若也險隘不通。不獨使他人不能行。兼自家亦無措足之地矣(章江集)。

荊公
  姓王。名安石。字介甫。臨川人。宋神宗熈寧三年拜為相。封荊國公。七年夏四月不雨。安石罷相。八年二月再拜為相。九年十二月致任。問道於黃龍南禪師。
  黃龍曰。夫人語默舉措。自謂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內不欺心。誠可謂之得矣。然猶戒謹乎獨居隱微之間。果無纖毫所欺。斯可謂之得矣(答荊公書)。

舉措
  上處置動作也。下安布施為也。

獨居隱微
  獨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也。隱者暗處也。微者細事也。言幽暗之中。微細之事。跡雖未形。而幾則已動。人雖不知。而己獨知之。至此尤加戒謹也。
  黃龍曰。夫長老之職。乃道德之器。先聖建叢林。陳紀綱。立名位。選擇有道德衲子。命之曰長老者。將行其道德。非苟竊是名也。慈明先師甞曰。與其守道老死丘壑。不若行道領眾於叢林。豈非善守長老之職者。則佛祖之道德存歟(與翠岩真書)。
  黃龍謂隱士潘延之曰。聖賢之學。非造次可成。須在積累。積累之要。惟專與勤。屏絕嗜好。行之勿倦。然後擴而充之。可盡天下之妙(龍山廣錄)。

隱士
  不貴為官。以道自樂。

潘延之
  名興。字延之。號清逸居士。問道於黃龍南禪師。

造次
  急據苟且之時。


  推廣之義。又引張也。


  滿也。
  潘延之聞黃龍法道嚴密。因問其要。黃龍曰。父嚴則子敬。今日之規訓。後日之模範也。譬治諸地。隆者下之。窪者平之。彼將登于千仞之山。吾亦與之俱。困而極於九淵之下。吾亦與之俱。伎之窮。妄之盡。彼則自休也。又曰。姁之嫗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所以成熟也。吾欲無言可乎(林間錄)。

父嚴
  馬援征交趾。以書戒子侄曰。莫貪嗜好。勤學事業。子侄從而不敢違。故知子敬由父嚴也。

隆窪
  謂天下之道。以適中為貴。過與不及俱不可也。下之平之。欲其損有餘而益不足。務合中道也。

姁嫗
  上許御切。下衣遇切。陰陽相得。覆育萬物。以氣曰姁。以體曰嫗。姁當作煦。出禮記。
  黃龍室中有三關語。衲子少契其機者。脫有詶對。惟斂目危坐。殊無可否。延之益扣之。黃龍曰。已過關者。掉臂而去。從關吏問可否。此未透關者也(林間錄)。

三關語
  黃龍問龍慶閑云。人人有個生緣。上座生緣在甚麼處。閑云。早晨吃白粥。至晚又覺饑。又問云。我手何如佛手。閑云。月下弄琵琶。又問云。我脚何似驢脚。閑云。鷺鷥立雪非同色。三十餘年未有契其機者。脫有詶對。唯斂目危坐。由此叢林目為三關語。師自頌云。生緣斷處伸驢脚。驢脚伸時佛手開。為報五湖參禪客。三關一一透將來。

脫有
  或然之辭。
  黃龍曰。道如山。愈升而愈高。如地。愈行而愈遠。學者卑淺。盡其力而止耳。惟有志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