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之狀。面牆謂不明義理無有言說。其猶面牆而立者也。
  後學咨詢。無言接引。縱有言說。不涉典章。或被輕言。便責後生無禮。瞋心忿起。言語該人。
  所有咨詢義理。無言接引來機。典章謂經典章句。或者後學有知。受彼輕薄言語。因起瞋恨之心。忿忿之氣。該人。謂年高臘長。
  一朝臥病在牀。眾苦縈纏逼迫。曉夕思忖。心裏恛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
  眾苦。謂病衰老衰。財衰親衰。恛惶者。恐怖無宰。前路謂冥途。五趣茫茫。所往無定。
  從茲始知悔過。臨渴掘井奚為。自恨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
  凡居無水之鄉。預為掘井得濟。若待渴時。雖掘奚益。修行若不預備。老至惟多過失。
  臨行揮霍。怕怖慞惶。縠穿雀飛。識心隨業。
  臨行揮霍。即死相現前。種種恐怖。縠穿喻幻身。雀飛喻神識。七賢女經云。雀來入瓶中。以縠覆其口。縠穿雀飛去。識心隨業走。識心隨業者。楞嚴經云。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
  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
  譬如負債之人。寡者必讓多者牽去。今則心中善惡緒端多種。必從重處先墜。如謂情多想少。流入橫生。七情三想。身為餓鬼。九情一想。下洞火輪。純情即沈阿鼻地獄。
  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時不可待。
  無常殺鬼。謂閻羅使者已至。一念不得停留。命不。
  可稍延。時不可少待。亦非錢財勢力。可以轉致人天三有。應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論劫數。感傷嘆訝。哀哉切心。豈可緘言。遞相警策。
  人天。謂人乘天乘。三有。謂欲界色界無色界。未出輪迴。寧免諸趣。受身復捨身。從劫復至劫。一可感慨。二可悲傷。三可嘆息。四可驚訝。五實哀哉。六實切心。豈得緘口無言。正當彼此策勵。
  所恨同生像季。去聖時遙。佛法生疎。人多懈怠。
  像季。謂像法末年。去聖時遙。佛滅度後。已經三千餘載。一佛二法三僧。三寶應世生疎。我人多無精進。
  略伸管見。以曉後來。若不蠲矜。誠難輪逭。
  管見。謂管中窺豹。略見一斑。蠲則蠲除故習。矜則自矜懈怠。輪逭如車輪旋。有逭方息。向上總說。向下別敘。
  夫出家者。發足超方。心形異俗。
  今言凡為僧者。從初發足。超越諸方。一形異俗。去除鬚髮。披服袈裟。二心異俗。煩惱斷除。菩提增長。
  紹隆聖種。震懾魔軍。用報四恩。拔濟三有。若不如此濫廁僧倫。
  紹隆聖種。即續佛慧命。凡為比丘。三度震懾魔軍。一剃下周羅。二發菩提心。三了悟無生。四恩。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濫廁僧倫。謂名字出家。無諸實行。
  言行荒疎。虗霑信施。昔年行處。寸步不移。恍惚一生。將何憑恃。
  言荒疎不涉典章。行荒疎不離塵垢。虗消供具。必致酬償。下云。形雖異俗。行復同前。恍惚迅速貌。若非禪淨。何可憑恃。
  況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
  善根異報。皆從持戒忍辱中來。佛言。今世人見歡喜。前世見人歡喜故。
  便擬端然拱手。不貴寸陰。事業不勤。功果無因克就。豈可一生空過。抑且來業無裨。
  拱手者。坐享所給。古云。大禹聖人。每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裨補也。大寶積云。福德力故今多順。今多順故放逸生。放逸中無持戒心。以此因緣入地獄。
  辭親決意披緇。意欲等超何所。曉夕思忖。豈可遷延過時。心期佛法棟梁。用作後來龜鏡。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應。
  辭親染服。立志為先。日夜留心。豈容少縱。大器必然為棟為梁。小器但乎為椽為桷。龜能為斷吉凶。鏡能為鑑妍醜。如是相應。方名法子。
  出言須涉典章。談說乃傍稽古。形儀挺特。意氣高閒。
  二句謂非法不言。非禮勿動。行作必須考古。毋為杜撰禪流。三句身持禁戒。顧盻雄毅。四句心存禪觀。捨離憒閙。
  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
  耳之所聞。目之所覩。必假良朋雅伴。得清五濁諸惡。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
  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
  霧露行。喻由正法。不濕衣。喻非頓益。時時有潤。喻獲漸利。頌曰。賢夫染人。如附香熏。進智習善。行成芳潔。
  狎習惡者。長短知見。曉夕造惡。即目交報。歿後沉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忠言逆耳。豈不銘心者哉。
  惡者。十惡。惡知見。九十六種。造惡。十習因。交報。六交報。沉淪三途苦。人者仁也。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五戒全缺。終不復生。故梵摩喻經曰。為清信士。守仁不殺。知足不盜。貞潔不婬。執信不欺。盡孝不醉。忠言不易入耳。智者目肯銘心。頌曰。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漸迷習非。不覺成惡。向上總勸。向下必須如此行持。
  便能藻心育德。晦迹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