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蘊素精神。喧囂止絕。
  一句洗濯凡心。涵育聖德。二句晦藏踪跡。韜養時名。三句蘊藉精神。毋徒發泄。四句斷絕塵囂。永歸寂滅。
  若欲參禪學道。頓超方便之門。
  禪者。此翻靜慮。即首楞嚴三昧。道乃無上菩提之道。是法不假方便。一超直入之門。
  心契玄津。研幾精要。決擇深奧。啟悟真源。慱問先知。親近善友。
  一句先悟後修。二句精研幾要。三句決擇深邃奧旨。四句啟悟真性本源。五句廣詢明師。六句常依勝友。
  此宗難得其妙。切須仔細用心。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
  宗即禪宗。妙者劒刃上事。氷稜上行。大用天旋。全機電卷。仔細用心。切忌不得鹵莽。頓悟因中三德涅槃。出塵果上三德涅槃。
  此則破三界二十五有。內外諸法。盡知不實。從心變起。悉是假名。
  三界即二十五有。謂四洲。四惡趣。六欲天。梵王天。四禪。四空。無想天。那含五。因果不忘謂之有。內外諸法。即界內界外。煩惱爾燄。本非實法。從心變起者。本末相資。能所和合。非一非異。方立世間染淨之相。故曰生死由識心。無眾生可得。昇降屬因緣。無實我可得。
  不用將心湊泊。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任他法性周流。莫斷莫續。聞聲見色。蓋為尋常。這邊那邊。應用不闕。
  此一節文。救世醍醐。依而行之。道在是矣。不用將。
  心湊泊。名為六字明王。向下無非演文而已。若人。
  心不緣物。萬物豈得礙人。古德云。至人除心不除物。愚人除物不除心。法性周流。謂真常流注。斷亦不能。續亦不得。聞聲二句。如太阿在握。無容擬議這邊二句。明鏡當臺。隨所顯現。
  如斯行止。實不枉披法服。亦乃酬報四恩。拔濟三有。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此節承上而言。如斯二句自利。亦乃二句利他。修心但貴不退。名為阿毗跋致。佛階者。住行向地等覺妙覺。古佛修行階級。歷然不紊。
  往來三界之賓。出沒為他作則。此之一學。最妙最玄。但辨肯心。必不相賺。
  此明修道之人。雖有三界往來。正如作客一般。一者優游自在。二者作他規則。所謂玄而又玄。眾妙之門。只在當人自肯。佛法豈得賺人。向上專為利根而說。向下別開中根之法。
  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頓超。且於教法留心。溫尋貝葉。
  法運衰微。中根居夥。頓超。即參禪學道。頓悟玄機。教法。謂經律論三藏。西土用貝葉。此方則竹素。
  精搜義理。傳唱敷揚。接引後來。報佛恩德。時光亦不虗棄。必須以此扶持。住止威儀。便是僧中法器。
  一句利己。二句利人。三四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五六為主法師。七八為主律師。法器者。佛法中之瑚璉美器。
  豈不見倚松之葛。上聳千尋。附此勝因。方能廣益。
  松喻佛理。葛喻學人。八尺曰尋。附此最勝之因。能益最勝之果。
  懇修齋戒。莫謾虧踰。世世生生。殊妙因果。
  一勸持齋。不得虧欠。二勸持戒。無得過踰。如是因。如是果。非止一世一生。永享殊勝微妙無窮之報。
  不可等閒過日。兀兀度時。可惜光陰。不求昇進。徒消十方信施。亦乃辜負四恩。積累轉深。心塵易壅。觸途成滯。人所輕欺。
  前節勸修。此節誠策。若然因循自棄。委靡不振。有負檀越資膏。行人血汗。久積所累轉多。於心塵垢轉塞。法法不通。人人共鄙。
  古云。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若不如此。徒在緇門。荏苒一生。殊無所益。
  此引古語。彼丈夫兮。我丈夫兮。所謂釋迦彌勒。無非能立志的凡夫。既在法門。當求利益。向上已為勸勉。向下重加勉勵。
  伏望興決烈之志。開特達之懷。舉措看他上流。莫擅隨於庸鄙。
  決烈。謂決意猛烈。特達。謂豁達大度。上流。即上根利志。庸鄙。乃庸俗鄙漏。
  今生便須決斷。想料不由別人。息意忘緣。不與諸塵作對。心空境寂。只為久滯不通。
  今生則不待來生。別人則決在自己。一者息意忘。
  塵。為對凡夫而說。二者空寂久滯。為指小乘而言熱覽斯文。時時警策。強作主宰。莫狥人情。業果所牽誠難迯避。聲和響順。形直影端。因果歷然。豈無憂懼。
  此勸讀熟全章。時時自警自策。倘遇惡境。勉強作主。或有事緣。毋順世情。將來業果成熟。試看誰作誰受。如響緣聲。如形表影。如斯因果。能不寒心。
  故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因緣果報。如佛在世。波斯匿王。新紹王位。求親於迦毗羅國釋種之家。時摩訶男婢。所生一女。顏貌端正。送與匿王。後生一子。名曰琉璃。及年八歲。與梵志子好苦。詣釋種國。釋氏新搆講堂。擬欲請佛供養。琉璃至堂。即升師子法座。釋種罵云。此婢生物。敢入中坐。琉離懷恨。語好苦曰。此諸釋氏。毀我至此。待後為王。汝當告我。琉離即位。好苦白以前事。集兵往伐。盡滅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