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來。無善可憑。無功可恃。大智律師云。追遠報恩。棄儒從釋。刮磨舊習。洗滌世緣。截斷眾流。壁立千仞。文章筆硯。盡把焚除。雪月風花。無勞嘲咏。酒色財氣。更莫回頭。聲利榮華。豈須著眼。末流狂妄。正法澆漓。但欲變形。何甞涉道。雖云捨俗。俗習不除。盡說出塵。塵緣不斷。纔親講肆。擬作闍梨。未入叢林。望為長老。避溺投火。豈覺盲癡。却步求前。實為顛倒。
  記曰。恍惚。昏懵也。
  況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
  上二句是現在果。下二句明果由因至。況乃者。發語之詞。堂堂僧相者。堂容也。明也。謂具佛容儀。超塵獨步。人天師匠。巍巍僧寶也。容貌可觀者。六情收攝。五官無妄。威儀具足。不預常流。見者欣仰。故曰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者。葢由宿世種植良因。今生感得如斯超塵越俗之奇報。豈不異乎哉。
  記曰。五官。謂口鼻耳目形也。
  便擬端然拱手。不貴寸陰。事業不勤。功果無因克就。
  上二句坐喪光陰。下二句因無果失。便擬端然拱手等者。古人重寸陰。而輕尺璧。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我等何人。端然拱手。而不修福慧者乎。事業不勤者。事業即戒定慧諸善行也。不勤。謂無勝進也。行既不勤。功無能就。而福智之果。失其因矣。
  記曰。雲峰禪師云。今時後生。纔入眾來。菜不摘一莖。柴不搬一束。十指不沾水。百事不干懷。雖則一期快樂。爭奈三途累身。光陰可惜。時不待人。一朝眼光落地。緇田無一簣之功。鐵圍有陷百刑之痛。偁法師云。端拱無為。安閒不役。徐行金地。高坐華堂。身上衣而口中食。豈易消乎。圓却頂而方却袍。為何事也。袈裟下失却人身。實為苦也。泥犁裏受諸異報。可謂屈焉。
  豈可一生空過。抑亦來業無裨。
  上句因失。下句果失。不修福慧。是為空過。豈惟今生空過無有所得。然亦將來。行業無所補益也。
  記曰。將來者後來也。

  ○三求道

  辭親決志披緇。意欲等超何所。曉夕思忖。豈可遷延過時。
  初句彰本。次句徵問。後二句思本慕道。辭親決志披緇者。發勇猛心而辭雙親立決定志而入大道也。意欲者。心所希望也。等超何所者。為超何階級。等何佛祖也。曉夕思忖等者心地未明。生死呼吸靜地裏思量。寧不著忙。而可遷延過時。虗度光陰者哉。
  記曰。頓悟即超階。情忘即等佛。寶林傳云。楊衒之問達磨云。西國相承稱祖者何義。磨曰。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為祖師。緇音支。是黑紺色。即壞色衣乃沙門所著之服。非五大色也。紺者。青含赤也。
  心期佛法棟梁。用作後來龜鏡。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應。
  上二句立願垂範。三句志願恒存。四句行解未備。又三句是縱。四句是奪。心期佛法棟梁者。發心立願荷持如來正法。用作後來龜鏡者。垂範來學。龜鏡。即師範義。以龜能卜知去來之事。鏡能鑒照現前美惡。常以如此者。志願不忘也。未能少分相應者。雖具志願。而行解未備。必須行解相稱。願始不虗。若有行無願。其行即孤。有願無行。其願必虗。行願雙全。始曰相應。
  記曰。屋脊柱曰棟。負棟曰梁。皆能荷負堂屋之謂。今借言師匠能為法門棟梁。以佛法二寶。皆藉僧弘。故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也。
  出言須涉於典章。譚說乃傍於稽古。形儀挺特。意氣高閒。
  上二句言說有本。下二句身心超卓。謂言須合典。譚要宗古。不可臆見。如同魔說。然解備則言說無謬。行充乃挺特高閒。又內蘊般若。心閒一境名利聲色。莫能動其志。恒以道自處。故曰意氣高閒。外具德相。不預凡流。超羣拔萃。是為形儀挺特。
  記曰。高僧法安是其人也。安身長八尺。有三絕。一風儀挺特。二解義窮深。三精進潔己。景德雲法師曰。游三藏之教海。玩六經之詞林。言不妄談。語有典據。此之謂焉。典謂典籍。即諸經律也。章謂章註即解釋經律之語也。傍謂近傍。稽謂稽考。古謂古德之言句也。

  ○四擇友

  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
  上二句行藉友益。次二句居須伴利。後二句生成之德。謂行要良朋。數以利益之言。清於耳目。居須善伴。時以未所聞法。而令聞之。耳目清則見地正。聞未聞則勝解生。解生則悟入無生。見正則不受渠瞞。是故父母有生身之恩。師友有成立之德。所以聞思悟入。成長法身。實由師友之力也。
  記曰。假者。藉也。良朋者。義友也。又同門曰朋。同志相交曰友。擇伴者。家語云。君子居必擇眾。遊必擇方。文中禮樂云。君子先擇而後交。故寡尤。小人先交。而後擇。故多怨。若擇其善者而從之。見賢而思齊之。是為善擇益友。如捨緣銘云。邪師惡友。畏若狼虎。善導良朋。親如父母。低心似地。緘口如愚。摧挫我人。消停意氣。永嘉云。博問先知。決擇之次。如履輕水。必須側耳目而奉玄音。肅情塵而賞幽致。忘言晏旨。濯慮飡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