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惕朝詢。不濫絲髮。如是則乃可潛形山谷。寂累絕羣哉。
  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
  上句是親善。下三句喻善益。親附。猶親近也。善者乃善知識諸良朋也。霧露喻善友。行喻親附。不濕衣。喻未證。有潤喻善益。謂親近善者。雖不立證無生。而朝聞夕益。足以潤澤心田。如本行經佛說偈曰。若有手執沉水香。及以麝香藿香等。須臾執持香自染。親附善友亦復然。若人親近善知識。隨順彼等所業行。雖不現證世間利。未來當得盡苦因。又與善師相值者。得免眾苦。與惡師相值者。則習惡事。不離眾禍。示語後世之人。不可不慎。
  記曰。朋友相資曰麗澤。謂彼此交潤。猶雨澤也。宗鏡云。雖有世智。若無勝友。常迷道故。未能自悟。要須良友也。善知識者。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惡師者。如河北空人。無禁捉蛇。阿梨吒比丘等是也。
  狎習惡者。長惡知見。曉夕造惡。即目交報。歿後沉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上句近惡。下六句明惡過失。又第二句是惡見。第三句是惡因。第四句是現報。第五句是生報。第七句是後報。狎習者。親近薰習也。惡者即惡知識不善之友也。長惡知見者。由被熏故。增長惡覺。不正之見。故經云。無知無善識。惡友損正行。蜘蛛落乳中。是乳轉成毒。曉夕造惡者。見既不正。終日惟造不善之業。即目交報者。業因已積。惡果斯至。因果不亡。故即目前交報。歿後沉淪者。死墮三途也。如佛所說。若人親近惡知識。現世不得好名稱。必以惡友相親近。當來亦墮阿鼻獄。一失人身者。從此失却人道也。萬劫不復者。惡因非一。惡果難盡。故得人身如爪上土。墮落三途猶大地坭。得人身者。如龜值穴。可不艱哉。
  記曰。現報者。今生作善作惡即今生現受其報。生報者。今生所作善惡。來生方報。後報者。今生所作善惡。來生未報。於後後生。乃至百劫千生方報。業因即三毒十惡。猶此因故。便感當來地獄餓鬼畜生惡果也。地獄日長。壽命難盡。罪若未畢。此界壞時。復寄他方。地獄罪報若盡。更生餓鬼。壽亦無窮。復生畜生。牛馬禽獸魚鱉等形。受身非一。故云萬劫難復值穴者。經譬人身難得。如巨海內。有一楂穴。隨風東西。海中有一盲龜。過一百年。一舉頭。欲穿楂穴。海既無涯。木隨風漂。龜復無目。百年一出。而欲值之。豈可得哉。楂音茶。水中浮木也。

  ○五結誨

  忠言逆耳。豈不銘心者哉。
  上句示誨。下句勸持。古云。苦口正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大師如此婆心激切。鐵石人也汗流。其有血性者。可不大生慚愧。銘刻心腑。為終身龜鑒哉。

  ○六潛修

  便能澡心育德。晦跡韜名。蘊素精神。喧囂止絕。
  上二句內濯外晦。下二句內蘊外絕。夫欲淨心培德。必須遁跡灰名。蘊潔澄神。非喧囂止絕莫能。澡心則惑習便除。育德而道自高。精神蘊。則六根澹然。喧囂絕。則寂慮寧神。名跡晦。而人神莫測。水邊林下。長養聖胎。斯之謂歟。
  記曰。澡育蘊習。是內因自力。晦韜止絕。是外緣助力。然真如體性。本自虗淨。而為無量煩惱垢之所染。若不假內因外緣交熏。種種淘汰。則無由得淨。復本真明。故起信論云。行者為折伏煩惱。故應遠離憒鬧。常處寂靜。修習頭陀等行。溈山云。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可別有法教渠修行趣向。從聞入理。聞理深妙。心自圓明。不居惑地。以要言之。則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若也單刀直入。則聖凡情盡。體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矣。蘊素精神者。心之最靈曰情。靈而難測曰神。心彌靜而行彌廣。與太虗而合其德。精神蘊而心愈明。寂而常照。故永嘉云。調古神清風自高。神清慮淨。細而研之。此之謂焉。喧囂止絕者。謂內蘊般若以潔精神。外絕聲色以淨六根。由納忠言。便能如是也。晦跡。猶隱跡也。韜音叨。藏也。囂音鴞。喧閙也。澹謂澹泊。恬靜無為也。

  △二禪教二

  一禪學。二教理。

  ○一禪學二

  一示法。二讚勉。

  ○一示法

  若欲參禪學道。頓超方便之門。心契玄津。研幾精要。決擇深奧。啟悟真源。
  初二句標宗。第三句得旨。第四五句窮理。第六句達源。又第三句見道。第四五句是操履。即尋流也。第六句悟本。是達源也。參謂參直指之禪。學謂學無上之道。頓超方便之門者。泯絕權乘。不落階級。心契玄津者。一念相應。便與道合。研幾精要者。研覈也。幾心也。幽微也。謂研覈自心至理之幽微。故曰精要。決擇深奧者。以無漏智慧。決斷揀擇。去其麤淺。擇取幽玄。啟悟真源者。窮源極底也。
  記曰。方便者。權方宜便。即權乘之教。教有權寔。權則躡事。寔乃窮理。故云窮源。若歷三阿僧祇劫。廣修六度萬行。而證三賢十聖。皆是權乘。思益經云。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一地。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