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失却威。
  法華經安樂行品曰。菩薩行處。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
  傳曰。龍勝曰。忍為最妙。行者當作是念。我若以瞋報彼。則為自害。又我先自有是罪。不得如意。要必當償。若於此人不受。餘亦害我。俱不得免。云何起瞋。又忍為磔磲。能瑩諸功德。若人加惡。如猪揩金山。益發其明。求佛道利眾生之利器也。永嘉作證道歌。敘六度而以忍為首。曰。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消融頓入不思議。揚州建隆慶禪師有卓行。黃龍南公高弟也。為東坡.少游.孫莘老.鄒志完諸公所禮敬。有門弟子懷奸。少叢林。為慶呵辱。不勝其忿。走白莘老.少游。曰。諸公以建隆為有道者。然無奈其好欲。嘗私一尼童。知之否。諸公大驚。知其謗。因造其廬問之。慶笑曰。實如所傳。竟不復辨。人以為難。慶後歿。火化得五色舍利不勝數。其平生踐履之明驗如此。
  華嚴經曰。具足優婆夷。以忍波羅蜜中。具十波羅蜜。以常能大捨。具檀波羅蜜。素服清潔。名為持戒。被髮毀容。名之為忍。心常不與世心和合。名為精進。智悲利俗。不與識俱。名之禪定。已踐佛果。出世妙慧。名為智慧。常處生死。接引眾生。又無女業。示受女身。明大悲行。是名方便。常隨大願。六道濟生。名之大願。不畏生死。常轉法輪。名之為力。隨智幻生。一切剎海。常施佛事。名之為智。具足如是十波羅蜜。
  傳曰。予於是十波羅蜜中。自觀皆莫能行。獨於心常不與世心和合。敬奉教矣。以情觀之。則予為沙門。乃不遵佛語。與王公貴人游。竟坐極刑。遠竄海外。既幸生還。冠巾說法。若可憫笑。然予之志。蓋求出情法者。法既出情。則成敗讚毀。道俗像服。皆吾精進之光也。

雲巖寶鏡三昧

  合古轍上。
  華嚴論曰。唯寂唯默。心造如來之樣。不著不戀。入道合法之轍(一云是路入法界之轍)。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其善保護。
  首標敘語。而為結語丁寧之詞。何也。是古轍全提時節。法華曰。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華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虗妄。舍利弗殷勤三請。而世尊方許說之。及其渴聞。便為結語。昔雲巖深得此意。洞山辭去時。問曰。百年後。或有人問還邈得師真否。如何祇對。巖云。但向伊道只這是。洞山沈吟。巖曰。价闍黎。承當這箇大事。直須子細。洞山初無所言。後因過水覩影。方始頓悟。
  銀盤盛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混則知處。意不在言。來機亦赴。
  雲門問僧。佛法還有長短也無。自代云。這箇師僧與麼肥。那箇師僧與麼瘦。蓮華峯問僧。佛法還有彼此也無。自代云。那裏搗藥。這裏向火。風穴問念法華。如何是世尊不說說。念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所以同安曰。枯木巖前蹉路多。行人到此盡蹉跎者。以智眼多濁。不見古人不傳之妙。巴陵以三轉語。詶雲門法乳之恩。非徒語也。
  動成窠臼。差落顧佇。背觸俱非。如大火聚。
  巖頭曰。不用思。搭著昏昏地。纔有所動。便成窠臼。古人喚作貼體衣病。最難治也。洞山云。擬心蚤差。況復有言耶。般若如火聚。觸即被燒。背即非火。百丈云。但兩頭捉汝不著。免苦樂相形。明闇相詶。譬如卦兆。便被五行所管也。
  但形文彩。即屬染汙。夜正半明。天曉不露。
  百丈曰。從來是箇物。不要知渠.解渠.是渠.非渠。但刈斷兩頭句。刈斷有無句。不無不有句。兩頭迹不現。兩頭捉汝不著。不是欠少。不是具足。非凡非聖。不明不暗。不是有知。不是無知。不是繫縛。不是解脫。不是一切名目。何以問不以實語答。若為雕琢得虗空為佛相貌。若為道虗空是青黃赤白。所以維摩云。法無有比。不可喻故。法身無為。不墮諸數故。本無名目。謂之佛是染汙。謂之法是染汙。所以讓公云。說似一物即不中。
  為物作則。用拔諸苦。雖非有為。不是無語。
  溈山云。實際理中。本無是法。所以不欣取著。為物作則之時。要用便用。若於餘時。無一塵繫念。涅槃經云。有所說者名有為法。如來世尊非是有為。是故無說。而藥山又曰。第一不得絕卻言語。他說箇語。顯箇無語底。
  如臨寶鏡。形影相覩。汝不是渠。渠正是汝。
  但言汝是染汙。故言汝不是渠。便爾休去。則成兩句。故又言渠正是汝。故成三句也。
  如世嬰兒。五相完具。不去不來。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無句。終必得物。語未正故。
  涅槃經曰。云何名嬰兒行。善男子。不能起住去來語言。是名嬰兒行。如來亦爾。不能起者。如來終不起諸法相。不能住者。如來不著一切諸法。不能來者。如來身行無有動搖。不能去者。如來已到大般涅槃。不能語者。如來雖為一切眾生演說諸法。實無所說。何以故。有所說者名有為法。如來世尊非是有為。是故無說。又無語者。猶如嬰兒言語未了。雖復有語。實亦無語。如來亦爾。語未了者。即是祕密。諸佛之言。雖有所說。眾生不解。故名無語。又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