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學處不玄。盡是流俗。閨閣中物捨不得。俱為滲漏。直須向這裏及取及去及來。併盡一切事。始得無過。如人頭頭上了。物物上通。只喚作了事人。終不喚作尊貴。將知尊貴一路自別。便是世間極重極貴物。不得將來向尊貴邊。須知不可思議。不當好心。所以古人道。猶如雙鏡。光光相對。光明相照。更無虧盈。豈不是一般。猶喚作影像邊事。如日出照於世間。明朗是一半。那一半喚作什麼。如今人未識得光影門頭。戶底麤淺底事。將作屋裏事又爭得。又曰。升天底事。須對眾揚却。十成底事。對眾丟却。擲地作金聲。不得回頭顧著。自餘有什麼用處。不見二祖當時詩書博覽。三藏聖教。如觀掌中。因什麼更求達磨安心。將知此門中事。不是等閑。予味雲居之語。知尊貴之旨須自悟。噫。垂衣裳而天下治者。堯舜也。
  圓覺經曰。金剛藏菩薩問世尊曰。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而世尊答曰。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傳曰。圭峯曰。此段義窮盡甚深疑念。故菩薩難意云。眾生本佛。今既無明。十方如來後應煩惱。佛答意云。即此分別。便是無明。故見圓覺。亦同流轉。如雲駛月運等。但一念不生。則前後際斷。如翳差華亡。眾生即佛。人罕能知。知而寡信。信而鮮解。解亦難臻此境。翠嵓真點胸好問僧。文殊是七佛之師。因甚出女子定不得。罔明從下方來。因甚却出得女子定。莫有能對者。獨英邵武方其問時。以手掐其膝而去。真笑曰。賣匙筯客未在。予以謂英邵武可謂一念不生。前後際斷者耶。
  永明禪師。有僧問。以心為宗。禪門正脈。且心是名。以何為體。答曰。近代以來。今時學者。多執文背旨。昧體認名。認名忘體之人。豈窮實地。狥文迷旨之者。何契道源。則心是名。以知為體。此是靈知。性自神解。不同妄識。仗緣託境。作意而知。又不同太虗空廓。斷滅無知。
  傳曰。肇論曰般若無知者。無有取相之知也。常人皆謂般若是智。智則有知也。若有知。則有取著。若有取著。則不契無生。今明般若真智。無相無緣。雖鑑真諦。而不取相。故云無知也。故經云。聖心無知。無所不知矣。又經云。真般若者。清淨如虗空。無知無見。無作無緣。斯則知自無知矣。不待忘也。以此知真知不落有無之境。是以諸佛有祕密。祕密之教。祖師有默傳。密付之宗。唯親省而相應。非言詮之表示。若明宗者。了然不昧。寂爾常知也。魏府元禪師曰。佛法在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喫茶喫飯處.語言相問處。所作所為。舉心動念。又却不是也。
  臨濟四喝。
  傳曰。金剛王劍。覿露堂堂。纔涉唇吻。即犯鋒鋩。鋸地師子。本無窠臼。顧佇停機。即成滲漏。探竿影草。不入院界。一點不來。賊身自敗。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佛法大有。只是牙痛。此四偈。予年三十五時作。今五十二。偶閱舊書見之。於是喟然而嘆。昔李北海以能書名世。而世爭師其筆法。北海笑曰。學我者拙。似我者死。四偈有旨。的如學北海書而似者耳。首山上堂曰。昔興化和尚示眾云。大眾。興化放你諸人不得。不得如何若何。須是單刀直入。興化為你證據。時有旻德長老。出眾禮拜。起便喝。興化亦喝。旻德又喝。興化又喝。旻德便休。興化乃曰。適來若是別人。三十棒。一棒也較不得。何故。他旻德會一喝不作一喝用。首山曰。看他興化與麼用。為什麼放得他過。諸上座。且道什麼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前一喝。後一喝。且道那箇是賓。那箇是主。雖然如是。亦須子細。便下座。又曰。二俱有過。二俱無過。予觀首山。可謂臨濟.興化的骨孫也。
  洞山五位。
  傳曰。天下後世學者。多疑達磨所傳之意。使可祖自求其心且不可得。矧所謂洞上五位者耶。是不達先聖之遠略。所以防閑異道邪說之摩拂正法也。故特建法幢。意若曰有能通達其旨趣。受用其法門。臨機無疑。遇緣不退者。即吾法流。不然。非其眷屬。故有五偈。皆精妙祕奧。非上智大根莫能到其境。今叢林聞其偈。如人聞其父之名。可聞而不敢道。嗟乎異哉。其偈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識。隱隱猶懷昔日嫌。既曰不相識而懷昔嫌。豈真然耶。偏中正。失曉老婆逢古鏡。分明覿面更無真。休更迷頭猶認影。方認影耳。何謂覿面無真乎。正中來。無中有路出塵埃。但能莫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偏中至。兩刃交鋒莫迴避。好手還同火裏蓮。宛然自有沖天氣。正中來。則獨倡而未和。偏中至。則賓主叶和也。兼中到。不落有無誰敢和。人人盡欲出常流。折合終歸炭裏坐。獨此一位。沒偏正之名。此其難和。蓋所謂。出凡聖路學。離心意識參。及盡無功虗玄妙道者也。然其要。擬心動念。即迷宗失旨。故汾陽偈曰。五位參尋切要知。纖毫纔動即差違。金剛透匣誰能會。唯有那吒第一機。舉目便令三界淨。振鈴還許九天歸。正中妙挾通回互。擬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