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名物不一。未知正語。雖名物不一未知正語。非不因此而得識物。如來亦爾。一切眾生方類各異。所言不同。如來方便隨而說之。亦令一切因而得解。
  如离六爻。偏正回互。疊而為三。變盡成五。
  离。南方之卦。火也。心之譬也。其爻六劃。回互成五卦。重疊成三卦。如第二爻.三爻.四爻又成一卦。巽也。第三爻.四爻.五爻又成一卦。兌也。此之謂疊為三也。下巽上兌。又成一卦。大過也。下兌上巽。又成一卦。中孚也。此之謂變成五也。
  正中來 偏中至 正中偏 偏中正 兼中到。
  大過 中孚 巽 兌 重离。
  
  如荎草味。如金剛杵。
  荎。五味子也。一草而具五味。金剛杵。首尾俱闊而中狹。又首尾俱虗而中實。原先聖之意。以重离五變三疊。世間法也。例嬰兒不去.不來.不起.不住.不能正語。出世間法也。於是方便建立五路三位。學者思之。
  正中妙挾。敲唱雙舉。通宗通塗。挾帶挾路。
  妙挾。語忌十成。雙舉。語有清濁。通宗。自受用三昧機。不昧終始。通塗。他受用三昧。賓主音信相通。血脈不斷。
  錯然則吉。不可犯忤。
  此易离卦初爻之詞。以火性上炎。當錯然敬之。臨濟云。如金剛王寶劍。其鋒不可觸也。
  同塵相下。
  楞伽經曰。如楔出楔。本欲其離語。然必假語也。
  天真而妙。不屬迷悟。因緣時節。寂默昭著。
  南臺偈曰。妙哉三下板。知識盡來參。既善知時節。吾今不再三。
  細入無間。大絕方所。毫忽之差。不應律呂。
  如樂黃鍾之管九寸。差一忽則音不應宮。故三祖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趙州曰。一切但仍舊。方合古轍。蓮華峯亦曰。但能隨處安閒。自然合他古轍。
  今有頓漸。緣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規矩。宗通趣極。真常流注。
  圓覺經曰。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將知天真而妙。不屬迷悟。日用皆證。特以依師尋求修習。便成頓漸。至其宗趣妙。極猶為理障。礙正知見。故名真常流注。玄沙云。第一句綱宗。且自承當。現成具足。盡十方世界更無他故。只是仁者。更教誰見誰聞。都來只是汝心王所為。全成不動佛。只欠自承當。喚作開方便門。且要汝諸人信有一分真常流注。亘古亘今。未有不是者。未有不非者。如此一句成平等法。何以故。以言逐言。以理遣理。平常性相說法度人。然猶明前不明後。未有出格之句。死在句中。
  外寂中搖。係駒伏鼠。
  駒係不忘馳。鼠伏偷心在耳。
  先聖悲之。為法檀度。隨其顛倒。以緇為素。顛倒想滅。肯心自許。
  只此肯心。金鎖玄路。
  要合古轍。請觀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觀樹。如虎之缺。如馬之馵。
  法華經曰。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壽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場。破魔軍已。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加趺坐。身心不動。而諸佛法猶不在前。爾時忉利諸天。先為彼佛於菩提樹下敷師子座。高一由旬。佛於此座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適坐此座。時諸梵天王雨眾天花。面百由旬。香風時來吹去萎花。更雨新者。如是不絕。滿十小劫供養於佛。乃至滅度。常雨此花。四王諸天。為供養佛。常擊天鼓。其餘諸天。作天伎樂。滿十小劫。至於滅度。亦復如是。諸比丘。大通智勝佛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現在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宴坐十小劫。謂之垂成。過十小劫。佛法方現前。如來世尊之意深妙而著。曹山曰。劫者滯也。只為未忘大果耳。虎一名李耳。凡虎食畜產不至耳。諱其名也。然每食一人。耳輒一缺。馵者。馬後左脚裏有白點處。如虎之缺。言不敢觸諱也。如馬之馵。言語忌十成也。
  以有下劣。寶几珍御。以有驚異。黧奴白牯。
  下劣。凡情也。驚異。聖情也。
  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鋒相直。巧力何預。
  射至百步。力也。射中百步。巧也。至箭鋒相直。則非巧力所及。
  木人方歌。石兒起舞。非情識到。寧容思慮。
  同安曰。萬古碧潭空界月。載三撈摝始應知。
  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非孝。不奉非輔。
  香嚴曰。於此門。成孝義。賢子孫。密安置。洞山曰。此事如節度使符印。一路不通。即是不奉於君。
  潛行密用。如愚若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僧問洞山。如何是主中主。洞山云。汝自道取。僧云。某道得只是客中主。請和尚道。山云。不辭向汝道。相續也大難。

  智證傳(終)


  昔人有言切忌說破。而此書挑刮示人。無復遺意。吁。可怪也。罷參禪伯。以此書為文字教禪而見詆。新學後進。以此書漏泄己解而見憎。孔子作春秋曰。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嗟哉。猶未若此書有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