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觀同上)
  天台智者智顗述。弟子灌頂記。

一心奉請金剛般若經疏(拜觀同上)  天台智者智顗述。
  法譬標名。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經正體。約實相慧。行無相檀。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是因。諸相非相。是果。此之因果。同約實相為宗。破諸相惑。顯出功能。亦自無滯。即力用也。教相可知。

一心奉請金剛經論疏纂要(拜觀同上)
  唐大興福寺沙門宗密述。宋長水沙門子璿重治。科經約天親。釋義兼無著。傍及餘論疏。

一心奉請釋金剛經刊定記(拜觀同上)  宋長水沙門子璿錄。
  石壁於纂要。別為廣錄。今師病其繁長。更為刊定。

一心奉請仁王護國般若經疏(拜觀同上)
  天台智者智顗說。門人灌頂記。

一心奉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拜觀同上)
  唐翻經沙門法藏述。

一心奉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集注(拜觀同上)  明天界寺僧宗泐演福寺僧如玘同集。
  共集賢首孤山古雲佛海四家注疏。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糸-八]義(拜觀同上)  智者說。門人灌頂錄。
  妙名不可思議也。法者。十界十如權實之法也。蓮華者譬權實之法也。良以妙法難解。假喻乃彰。一為蓮故華。喻為實施權。二華開蓮現。喻開權顯實。三華落蓮成。廢權立實。權實之喻如此。本迹之喻亦然。凡[糸-八]義多是五重。一釋名。二辨體。三明宗。四論用。五判教。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文句(拜觀同上)  智者說。門人灌頂錄。
  初品為序。方便品訖分別功德十九行偈。凡十五品半。名正。從偈後盡經。凡十一品半。為流通。又序品至安樂行品約迹。涌出以下十四品約本。本迹各序正流通。
  消文為四。一因緣。二約教。三本迹。四觀心。因緣亦名感應。眾生無機。雖近不見。慈善根力。遠而自通。感應道交。故用因緣釋也。夫眾生求脫。此機眾矣。聖人起應。應亦眾矣。今論娑婆國土。音聲佛事。則甘露門開。故用約教釋也。若應機說教。教有權實淺深不同。須置指存月。亡迹存本。故用本迹釋也。若尋迹。迹廣。徒自疲勞。若尋本。本高。高不可極。日夜數他寶。身無半錢分。但觀己心之高廣。叩無窮之聖應。機成致感。逮得己利。故用觀心釋也。
  初序品者。如是等五事。冠於經首。次序也。放光六瑞。發起之端。由序也。問答釋疑。正說弄引。述序也 二從方便品。至學無學人記品。是迹門正說。更為兩。一從此以下。是略開三顯一。二從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請。是廣開三顯一。凡七品半。文為三。一從此至譬喻品盡。回向佛道。是為上根人法說。二從爾時舍利弗白佛下至授記品。是為中根人譬說。三化城喻下三品。是為下根人因緣說 三法師下五品。是迹本流通。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是本門發起序 壽量品第十六。是正開近迹顯遠本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於中。佛說長行。為總授法身記。彌勒說偈。為總申領解。正宗分竟 此後并下三品。為勸持流通。神力品第二十一。乃至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為付囑流通。

一心奉請觀音玄義(拜觀同上)
  智者說。門人灌頂錄。此別釋法華經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

一心奉請觀音義疏(拜觀同上)
  智者說。門人灌頂錄。有時作序正流通三段。有時不用此三名。但分三章。一無盡意。二佛答。三持地歎。或為四章。三如前。四者聞品得益。或作二段。謂前後兩問答也。多種分章。隨人意用。文中亦作因緣。乃至觀心等釋。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要解(拜觀同上)  宋溫陵開元蓮寺沙門戒環解。
  科此經二十八品。序分一品。正宗分十九品。流通分八品。

一心奉請大般涅槃經[糸-八]義(拜觀同上)
  隋天台沙門灌頂撰。

一心奉請大般涅槃經疏(拜觀同上)  灌頂撰。唐天台沙門湛然再治。
  一召請涅槃眾。從初如是至流血灑地。二開演涅槃施。從純陀訖大眾問。三示涅槃行。從現病至德王。四問答涅槃義。師子吼訖品。五折攝涅槃用。從迦葉訖經。

一心奉請佛遺教經論疏節要(拜觀同上)  宋晉水高麗國沙門淨源述。
  大意宗天親。而訛謂馬鳴。

一心奉請菩薩戒義疏(拜觀同上)  智者說。
  三重[糸-八]義。一名二體三料簡。從初偈長行至清淨者為序。次十重訖現在菩薩今誦為正說。餘盡卷為勸說流通。

一心奉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解(拜觀同上)
  明天界善世禪寺住持僧宗泐演。禪講寺住持僧如玘同奉詔注。
  以上兩土釋論。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五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六
一心奉請瑜伽師地論(拜觀同上)  彌勒菩薩說。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本地分第一。一五識身相應地。二意地。